亞運會

錢體育
兩千億的疑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超大規模的國際賽事,已經成了中國各級城市激烈爭奪的資源。關於廣州亞運會的投入爭論,將公衆目光引入幕後。

亞運會遮掩中國成長「鋒芒」?

2008年奧運會,讓衆多分析師錯過了中國經濟受全球危機拖累而出現的低迷信號。剛剛落幕的亞運會則恰恰相反:中國經濟的實際成長速度或許比最新數據顯示的更快。

亞運會
亞運的中國烙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亞運會上的中國文化烙印,不僅僅在於競技成績、不僅僅在於主辦身份,更在於未來中國體育文化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傳播影響。

亞運會
健康的民族主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此時,我與正在中國廣州舉行的亞運會同行,第一次那麼清晰地認識到,民族主義也有健康的。

亞運會
亞運18K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因爲對於習慣了奧運金牌刺激的中國公衆,競技意義上的亞運會,幾乎成了一個雞肋話題。至於獎金分配體系,更是一個值得玩味的話題。

廣州
廣州亞運會「國進民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段傳敏:廣州亞運會號稱「亞洲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運動盛會」。但是,在廣東舉辦的國際賽事中卻出現越來越多的非市場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