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制

「瘋王」會如何重創經濟?

沃爾夫:川普隨心所欲地運用他的權力,這不會給美國帶來再工業化,而是會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轉、物價上漲和經濟放緩。

俄羅斯
普丁爲什麼要入侵烏克蘭?

王軍:兩位俄裔美國學者的文章描述了專制政權運行的特點,揭示壓制異見和壞決策之間的關係以及潛在的後果。

大阪G20峯會的預算與日本樸素主義的本源

陳力陽:今天日本的樸素主義和節儉辦會是近代文明系統內生出來的,不需要政府大力宣傳或開會動員,也不以某位執政者的個人意志爲轉移。

銀行
國王愛銀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在民粹主義的民主制度下,政府更鼓勵民衆借錢買房置業,不用擔心貧富差距擴大,就可輕鬆地製造皆大歡喜的假象。但這樣做就要干預銀行降低貸款利率。

循環的歷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赫爾岑和「十二月黨人」都是俄國史上的「異端」,是專制下的自由派。從戈巴契夫到葉利欽的15年,只是俄羅斯歷史另一個「自由的幻象」嗎?

中國模式中的金融輸送

FT中文網撰稿人張小彩:所謂「中國模式」,祕訣在於,在微觀層面鼓勵資本主義,再將其成果通過一套精巧的金融系統輸送進國家專制主義的血管,讓這個東方大國看起來紅光滿面。

媚語時代的喜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明白人看來,一浪高過一浪的稱頌大典,魔幻詭異,一切如在演戲。但中國的事情就是如此:入戲的人多如蟻羣,演著演著便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一個自瀆的極權世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專制主義文化素以自大著稱,他們善於自我聖化和美化,這在1953年版的《新華字典》裏異常突出,編者企圖灌輸各種虛擬的「自信」給讀者。

停滯的年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從尼克松「水門案」到歐巴馬當選,將近40年過去了,蘇聯瓦解了,莫斯科的體制也已發生了劇烈變化,但一些東西卻頑固地生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