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工作生活平衡

我們爲何工作得如此辛苦?

奧康納:我們並未像凱恩斯以爲的那樣每週只工作15小時,反而工作強度越來越大,而這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更加富有,倒是更不健康了。

認爲科技可以將我們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是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想法。但至少到目前爲止,它也非常令人失望。許多人感慨,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以爲我們到如今可以每週工作15小時。但這不僅僅是工作時長的問題。過去三十年來,工作性質似乎也發生了變化。儘管——或許正是因爲——有新技術,人們如今表示,現在工作更辛苦,工作壓力更大,完成工作的期限更緊。

這方面最好的證據來自英國。英國政府資助的每五年一次的大型調查顯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工作強度」 不斷上升。表示「非常同意」自己從事的工作要求自己「非常努力地工作」的員工比例從1992年的30%升至2017年的46%。表示至少有四分之三的時間要按照「緊迫的期限」完成工作的員工比例從53%升至60%。表示至少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是在「非常快的速度」下工作的員工比例已從23%升至45%。

這一趨勢的驚人之處在於,每個人都是如此。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這一現象多年的弗朗西斯•葛林教授(Francis Green)說:「不僅亞馬遜(Amazon)生產線員工的工作強度加大了,倫敦上班族和初級律師的工作強度也加大了。」根據智庫決議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的分析,2017年,在薪酬最高的前四分之一的勞動者中,略高於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們的工作「壓力非常大」。薪酬最低的四分之一的勞動者中,有一半人也是這種情況,但後一個羣體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工作壓力上升幅度最大的。研究發現,管理者、護士、航空航天工作者、肉類加工工人、中小學教師、IT員工和護工的工作強度加大。歐洲和美國也有工作強度加大的跡象。

您已閱讀43%(705字),剩餘57%(9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