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家庭教育

爲什麼家長要重新學習「情緒調節」?

海雅涵:在面對焦慮、低落、壓力情緒時,不論大人或孩童,要學習的是調節的藝術,而不是用力剋制。

在最近疫情反覆的日子裏,部分學校又重啓了的居家網課模式,或者採取「雙軌制」,即非密接教師和學生在校學習,需要檢測的教師和學生居家做好隔離措施。2020年疫情初期,一些學者對小學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面對疫情帶給生活、學習的變化中,無論是哪個年級,都會或多或少產生焦慮、低落、壓力情緒 (Tang et al., 2021; Zhou et al., 2020) 。

雖然比起兩年前的慌亂,如今我們能更加從容地應對變動,卻仍不能忽視心理上接受科學關照和調整的需求,對於學生,還是照顧者和教育者都是如此。

疫情放大成長煩惱

您已閱讀6%(266字),剩餘94%(39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