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好東西》,當代育兒理想圖

偏見的背後,除了性別文化之外,問題可能還在於我們的社會對親子關係缺乏更多的想像與實踐,對人的主體性還沒有足夠的尊重和容忍度。

「友誼是靈活的也是有距離的親密關係,它並不要求你去絕對而完全地瞭解對方的一切。」——汪民安《親密關係的核心是友誼》

如果只看親子關係的故事線,電影《好東西》呈現出來的關係之新、之輕盈,勾起了我一個95後在暑假看《家有兒女》的親切感。而且正因爲這種「新」和「鬆弛」是真實、具象、有可能的,作者並沒有繞開現實中兩代人必然會存在的代溝、矛盾、一地雞毛,才能在2024年讓一批對「原生家庭」理論信手拈來的觀衆心頭一顫。

打開人際關係的可能性,是這個故事「鬆弛感」的來源。

您已閱讀8%(229字),剩餘92%(27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