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

《抓娃娃》背後,是中國家庭走不出的怪圈

劉遠舉:苦難教育背後,是感恩愧疚。這是中國一代又一代還不完的債。最具體的標誌,就是父親那雙故意開口的鞋。

晚飯後溜達,結果孩子想看電影,於是溜達進了電影院看了《抓娃娃》。

知道《抓娃娃》這個電影,最早是這部電影改名,後來是陸川的批評。7月17日,認證爲「陸川」的某社群平台賬號發言稱「麻花的低質強鹼性搞笑片雄霸中國電影市場,是文化的悲哀」,其發言截圖在網上流傳,引發網友討論。後來陸川說賬號被盜,結果火速被平臺反駁。陸川所指的應該就是《抓娃娃》,不過我覺得,陸川的評價大致上是不錯的。

都說現在編劇攢劇本,是幾個人聚在一起,頭腦風暴,編個覺得能賣座的故事。《抓娃娃》的源頭很清楚。首先,是著名的《楚門的世界》。楚門從小在一個巨大的,小鎮一般大的攝影棚內長大。他從小就是紀實肥皂劇《楚門的世界》中的主角,全球觀衆矚目。他身邊所有人都是演員。最終楚門發現了真相,並逃離了這個虛假的世界。

您已閱讀12%(336字),剩餘88%(24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