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清楚地記得自己童年的經歷,雖然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記憶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偏誤,但回憶起來,每一件事情留給我們的感覺依舊在那裏,好的不會變壞,壞的不會變好。每當快到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的童年。無論那天的天氣如何,我都會穿起裙子,精心打扮一番。哪怕最後只是在學校組織下,不斷排練「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卻只是淋了一場雨,而並沒有等到要歡迎的人。雖然沒有人同情淋雨的學生,但名義上那仍然是屬於我的快樂的一天,是兒童看起來似乎備受重視的一天。許多許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兒童應該比過去更受重視了,但成年人對兒童的同情卻不見得增多。
我們爲什麼要同情孩子
每個人在童年階段其實都是軟弱的,沒有辦法自立,只能依賴成人,因此也不得不受成人的管束,成人可以給孩子帶來幸福快樂,也很容易對孩子有意無意造成傷害。成人們只有對孩子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和處境持有最大同情,才能給孩子們一個更加美好的童年。
您已閱讀8%(398字),剩餘92%(43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