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世界銀行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僞經濟論

凱拉韋:保羅•羅莫爲了讓手下寫報告更簡潔明瞭,甚至規定了and一詞的使用頻率。可問題不在and身上。

這是我許久以來讀過的最悲傷的故事了。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莫(Paul Romer)命令手下以後寫報告要更加清楚明瞭,作報告時一旦開始囉嗦就立刻讓他們閉嘴,還堅持所有報告都必須簡明易懂。但羅莫先生非但沒有因爲自己的勇敢贏得稱讚,反而像異端分子一樣受到了懲罰:被剝奪了管理職責。他的故事聽起來簡直就像公司版的「聖女貞德(Joan of Arc)的殉難」。

我只在一個問題上不滿羅莫先生。他的那些命令中,有一條是對「and」這個單詞的使用實行配額限制:官方報告裏,「and」出現的次數不得超過總字數的2.6%。如此壓迫一個常用連詞,委實有些奇怪。「and」可是兼有「有用」、「明確」、「簡短」這幾項優勢,況且還有無數個單詞——leverage、deliver、journey、dialogue、platform、learnings、robust,等等等等——與這幾項優勢毫不沾邊。

不過,史丹佛大學文學研究室(Stanford Literary Lab)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對世界銀行的報告進行了分析,發現「and」的確沒起到好作用。作者們注意到,過去70年,「and」的使用幾乎翻了一番。他們還嘲弄般地引用了一些段落,裏面大量彆扭、無關的名詞用一串串的連詞綁到了一起。

您已閱讀30%(549字),剩餘70%(12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露西•凱拉韋

露西•凱拉韋(Lucy Kellaway)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管理專欄作家。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裏,她用幽默的語言調侃各種職場現象,併爲讀者出謀劃策。她的專欄每週一出版在英國《金融時報》。露西在2006年獲得英國出版業獎的「年度專欄作家」獎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