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凱拉韋

露西•凱拉韋: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找到我內心的音樂之聲

在纜車頂部的高牧場上,一個豪華的新度假勝地將讓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音樂之聲》的魅力。
2024年10月26日

我在英格蘭東北教書所學到的人生課程

露西•凱拉韋:從倫敦搬到了北方,我開始適應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教育觀,關於如何生活纔是最好的方式,我的觀念也發生了一些改變。
2023年1月11日

英國的學生爲何變得如此焦慮?

在她的學生等待他們的英國高考成績時,露西•凱拉韋報導了學校爲解決心理健康危機所做的工作。
2022年8月6日

中年轉行的四點經驗

凱拉韋:我在50多歲時終於辭去自己幹了30多年的新聞工作,當起了一名教師。轉行永遠不晚,但需要在合適的時機。
2022年3月14日

教室裏的加密貨幣:露西·凱拉韋談孩子們的新熱潮

在這個交易應用讓投資變得很酷的時代,對學生來說,理解金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2021年11月21日

你能改變自己嗎?露西·凱拉韋重塑自我的經歷

在疫情促使數百萬人重新考慮自己的生活選擇之際,這位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出身的教師提供了她的經歷帶來的好處。
2021年7月21日

在焦慮中返校

凱拉韋:凌晨3點在一身冷汗中驚醒後,返回倫敦東區這所綜合學校的教室,讓我既有理由擔憂,也有理由精神振奮。
2020年9月23日

凱拉韋:我的學生給我上了一堂種族課

凱拉韋:我在58歲時從一個所有人都與我相似的世界走出來,在一所以少數族裔學生爲主的學校執教,從而有機會瞭解他們的世界。
2020年7月20日

凱拉韋:如果辦公室消失了,我們是會懷念的

凱拉韋:我在辦公室度過了35個充實又快樂的年頭,如今我怕我的孩子們不會再有那樣的機會。告別辦公室令人傷感。
2020年5月28日

凱拉韋:60歲開始新生活

凱拉韋:不用再對年幼的孩子或年邁的父母負責,60歲正是嘗試新東西的時候。作爲「高齡少年」,我已經準備好迎接新體驗了。
2019年8月2日

人到中年社會地位還重要嗎?

凱拉韋:在50多歲成爲一名教師,與在20多歲成爲一名教師,意義截然不同,特別是在你在其他領域已經事業有成的情況下。
2019年3月10日

凱拉韋:我終於成了正式教師

凱拉韋:我現在可以驕傲地自稱教師了。在實習的一年裏,我對很多事情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也有一些預估大錯特錯。
2018年7月24日

露西•凱拉韋與「全球最佳教師」共進午餐

2018年「全球最佳教師」獎得主扎菲拉庫認爲應該向中國學習重視教師。她打算用100萬美元獎金把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演員帶進學校。
2018年6月4日

轉行教書半年:我的挫折與收穫

凱拉韋:大家都知道當老師很累,但這種累很特別。在我過去的工作崗位,我可以在網上消磨大把時間。現在我珍惜5分鐘的課前閒暇。
2018年4月17日

我是怎麼學習愛上廢話的?

凱拉韋:在漫長的記者生涯裏,我一直在跟「廢話」搏鬥,然而在擔任實習教師一學期後,我對語言的使用更寬容了。
2018年1月16日

還能進步:一個數學老師的前半學期總結

凱拉韋:我已成功度過了半學期,但我想艱難的時刻尚未到來。希望當我終於知道教書是怎麼回事時,我能告訴別人「我愛教書」。
2017年11月5日

再會,英國《金融時報》的讀者們

凱拉韋:在爲FT工作32年之後,我終於要結束這段佔據我人生最長時間的關係之一,是時候踏上一段新的旅程了。
2017年7月25日

揭前東家的短是否地道?

凱拉韋:英國版《Vogue》前時裝總監不僅坦言自己是被解僱的,還抨擊前東家和時尚業,完全不給自己留後路。
2017年7月16日

該不該爲蘋果的新總部點贊?

凱拉韋:若是股東,我不會喜歡這座昂貴的建築。但如果是蘋果1.2萬名員工中的一員,我會數著日子期盼搬進「新家」。
2017年7月9日

說點髒話也無妨

凱拉韋:有些時候,對爆粗口大驚小怪實在是一種假正經。在正確使用的前提下,說髒話能幫助你達成所願。
2017年7月4日

我的機器人同事

凱拉韋:FT把我的部分工作交給了一個機器人,它成本低廉,善於學習而且能令行禁止,它會是我的職場對手嗎?
2017年7月3日

別中了創造力的「毒」

近二十年來,「創造力」是商界人士口中老生常談的話題。LinkedIn上約有二百萬人在自己的頭銜中加上了「創造性」、「創造力」。但這場名爲「創造力」

的瘟疫該到了結束的時候了。
2017年6月27日

打斷別人說話不是錯

凱拉韋:打斷他人說話不僅能加快討論進程,還會讓大家都保持警覺;擔心失去說話機會,會迫使你更加簡明扼要。
2017年6月25日

讚美說「不」

凱拉韋:說是和說不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個容易說出來,另一個難以啓齒。任何一個老傻瓜都可以說是,而說不需要性格、承諾和勇氣。
2017年6月14日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僞經濟論

凱拉韋:保羅•羅莫爲了讓手下寫報告更簡潔明瞭,甚至規定了and一詞的使用頻率。可問題不在and身上。
2017年6月8日

老年人的工作精力真不如年輕人?

凱拉韋:說一個55歲的人工作精力不如25歲的人,是粗暴的年齡歧視。工作精力的波谷不是出現在五六十歲,而是30多歲。
2017年6月6日

防止CEO倦怠沒那麼貴

凱拉韋:幫助CEO減輕壓力,不需要10萬美元的抗倦怠計劃,而需要改變CEO的工作分配,分散他們的職責。
2017年5月23日

我在牛津大學的演講災難

凱拉韋:最近我在母校演講後,有觀衆當面斥責我,要求我離場。我竟然會如此嚴重地誤判自己的演講效果,這令我震撼。
2017年5月4日

如何拆穿企業中的胡扯?

凱拉韋:首先,不要太認真,否則你會瘋掉。95%的胡扯可以忽略不計,只有滿足兩個條件的胡扯才值得拆穿。
2017年4月20日

違反常識的行爲守則

凱拉韋:我違反了僱主的行爲守則。我選擇「出賣」自己,部分原因是我相信,真正過錯在於守則違反了常識和人類動機的原則。
2017年3月27日

我是如何當媽的?

凱拉韋:阿倫茨致女兒公開信博得一片稱讚,我卻納悶,同樣是白人職業女性,我倆對爲母之道的看法竟如此不同。
2017年3月26日

我爲何下決心轉換職業跑道?

凱拉韋:十年前,我母親去世時,我曾短暫地考慮過辭職去當老師。當我父親去年去世時,我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2017年3月15日

巴菲特就可以取笑女性嗎?

凱拉韋:我們敬畏「股神」,當他說起低俗的、帶有性別歧視意味的笑話時,我們只有一個選擇:裝作沒聽見。
2017年3月12日

性感而又平淡的職場「制服」

凱拉韋:在投行、管理諮詢公司以及律師事務所工作的那些人上班時穿著很荒唐。當然,他們說起話來也是一樣。
2017年2月19日

我難搞,但我很驕傲

凱拉韋:我是一個難搞的人嗎?一位同事說:「你不是難搞,你是頑固、犟筋、死心眼,有時還不可理喻。」
2017年2月14日
關於露西•凱拉韋
露西•凱拉韋(Lucy Kellaway)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管理專欄作家。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裏,她用幽默的語言調侃各種職場現象,併爲讀者出謀劃策。她的專欄每週一出版在英國《金融時報》。露西在2006年獲得英國出版業獎的「年度專欄作家」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