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

從登山災難看團隊差異重要性

希爾:登山隊若忽視個體差異,可能冒危及隊員生命的風險。在職場中,不承認成員差異的團隊,效率則可能更低。

登山家喬恩•克拉考爾(Jon Krakauer)在他的書《進入空氣稀薄地帶》(Into Thin Air)中,講述了1996年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慘痛經歷,回憶了自己和一個臨時組建的業餘登山者團隊乘直升機進入喜馬拉雅山脈時心裏的不祥之感。

「我把自己不斷加劇的不安歸結爲一個事實,即我從未作爲如此龐大團隊的一員去登山,而整個團隊里居然全是陌生人,」他寫道。「一名登山者的行爲可能影響整個團隊的安全。一個結沒打好,一次跌倒,一塊踢落的岩石,或者其他的粗心大意,對犯錯者造成的後果可能和對團隊中其他人造成的後果一樣嚴重……我猜,我的每一名隊友都跟我一樣熱切地希望,羅布•霍爾(Rob Hall)(他們的專業嚮導)小心地把那些能力可疑的客戶剔除掉了,並有辦法保護我們每個人免受其他人缺點的拖累。」

而事實上,那一天當風暴襲擊衆多登山隊時,8名登山者在1天內喪生,霍爾也在其中。這些登山隊中有新手和「遊客」,也有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他們在努力登頂並返回。

您已閱讀25%(419字),剩餘75%(12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