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債轉股之後,超發的貨幣怎麼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在中國,十多年前債轉股被稱爲最後的晚餐,如今盛宴再來,看似銀行企業雙贏,但如何避免多數人爲少部分利益集團買單?

恍惚之間,一切如同時光倒流,債轉股重現。

從「兩會」到博鰲論壇,中國高層申明「將用市場化辦法推進債轉股」,市場估計規模在兆之上,一時之間,資本市場各類題材再次湧動。沉寂已久的市場太需要一場好訊息了,至於「債轉股」之前的「市場化方法」等定語,則被有意無意忽略了。

所謂債轉股,即銀行與企業由債權關係變爲股權關係。爲什麼此刻需要推出債轉股?首先,中國債務問題中,以企業負債最爲嚴重,其負債速度在2009年四萬億之後急劇飆升,目前非金融企業債務與GDP比例高達160%之上。正常情況企業資產負債率應低於50%,而中國不少企業則高負債經營,保守估計平均企業資產負債率約爲60%,過剩產能行業則更加嚴重,對於信貸的飢渴始終難以滿足;其次,中國銀行業改制上市之後壞賬率保持低位,近期也不過逼近2%左右,甚至可以說低得令人覺得不安,外界則有不少人質疑該數字低估了壞賬規模。也正因此,債轉股意味著某些壞賬處理不必體現在當期,雖然減少一定利息收入,但會減少撥備、增加利潤,再加上能夠保持如此漂亮的壞賬比率,銀行行長們自然也有興趣,有分析師甚至樂觀估算大概一兆債轉股能夠帶來淨利潤增加900億。

您已閱讀26%(487字),剩餘74%(13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