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

全球動盪中的中國因素

黎麟祥:國際市場大幅波動,A股急遽下跌,似乎並不反映基本面,爲何全球股市出現驚弓之鳥般的脆弱心理呢?單靠美國,實難支撐全球快速的復甦。

今年年初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內地A股急遽下跌,而港市、美市和其他地區的股市亦受波及。內地股市和香港股市大瀉,也許可以解釋爲內地股市的高度投機性。但全球市場動盪,尤其是美國市場的動盪,似乎並不反映基本經濟因素,故筆者認爲是心理因素的作祟大於基本因素。那爲什麼全球股市會出現這種像驚弓之鳥那般脆弱的心理呢?

據筆者觀察,目前全球經濟狀況,雖然並非理想,但也遠不如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時那麼差。中國經濟成長率去年第四季度GDP成長6.8%,全年GDP成長爲6.9%,雖然是1990年以來年度GDP首次跌破7%,但仍然非常接近7%水準,是全世界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即若未來一年有可能跌至6%的水準,仍然是支撐全球成長的重要動力,因它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正不斷復甦,失業率己到達反映出「完全就業」的水準,美國其它宏觀指標也顯示經濟向好,所以中美這兩個帶動世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合起來的表現並非很惡劣。那爲什麼有年初的美國股票大跌呢?筆者認爲是美國市場是反應過敏,是心理因素作祟。那麼,這種焦慮心理又從何而來呢?綜觀目前全球形勢,筆者認爲中國經濟的不明朗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您已閱讀16%(497字),剩餘84%(26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