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

海爾的「去海爾化」試驗

中國企業海爾集團正在進行「去海爾化」試驗,試圖變成風險投資孵化器,而非跨國製造商。但就連海爾掌舵人張瑞敏也不知道他的試驗能否成功。

張瑞敏身上具有很多新時代中國企業領袖的特質。他待人謙和,願意發表具有遠見的公開演講,在自己領導的白色家電企業海爾(Haier)早期一則廣爲傳頌的關乎道德的故事中擔任主角。故事是這樣的:他命令員工將76臺有缺陷的冰箱拖到大街上,用大錘砸成了碎片,爲企業的質量承諾發出強烈信號。

但如果張瑞敏轉變海爾管理架構的最新激進計劃最終實現預想目標的話,他將不會再發號施令。

當被問及如果追求海爾的權力下放、他是否會讓自己沒活幹時,張瑞敏沉默了20秒,然後才通過翻譯回答道:「如果有一天企業不再存在了,CEO也將消失。但我相信,組織仍將繼續存在,或許可以給某個人安排某個職位去設計組織運行和成長的方式。或許,我的頭銜可以改成『組織設計者』之類的。」

您已閱讀13%(315字),剩餘87%(20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