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峯論壇

張瑞敏:企業一定要通過併購掌握資源嗎?

「企業必須重視國際併購中不同文化的融合」

在網路時代,張瑞敏認爲不一定通過併購掌握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

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2009年度中國高峯論壇上,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舉例說,因爲海爾在中國的銷售網路做得比較好,現在就已有一些外國品牌,比如說美國GE,把它在中國家電銷售權全部交給海爾,由海爾在中國的網路銷售。他們在中國建立一個網路可能相對比較困難。

「所以我覺得網路時代,其實是一種互換資源的過程。如果你有很多的資源,你可以通過用這些資源去交換另外你缺少的資源,完全可以最後創造出你的品牌。不一定完全是通過併購。當然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去整合、融合人家這個文化的話,那併購是非常好的。」張瑞敏進一步解釋道。

張瑞敏還提醒企業重視國際併購中不同文化的融合,探索新的「走出去」的方式。

「我們曾經在走出去之後,想通過併購快速地讓我們成爲一個世界名牌,我們曾經參與過國際上一些比較大的家電公司的併購,後來也參與過其它一些併購。但是現在我覺得,這個恐怕不行。」張瑞敏說,「不僅是中國企業,就是亞洲企業,如果是併購一個歐美企業,可能文化的融合,至少目前還是很難跨多的一道坎兒。」

張瑞敏回顧了一個故事。海爾曾經把三洋的冰箱這塊併購過來,之後也發現了不同文化的融合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個三洋冰箱公司設計力量很強,它的一個團隊曾經設計了一款產品,在全球銷售。我就提議對這個設計小組發一份特殊的獎金。在中國,大家覺得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這個小組卻拒絕要這筆獎金。他們說,「這個設計是上級讓我們幾個人來乾的,我們幹成了,但如果讓另外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來幹這個事,他們也會幹成的。所以如果有獎金的話,應該大家平分。」這就體現了日本的文化,和歐美和中國文化完全不一樣。

「可能併購很簡單,錢不是問題,但是文化的融合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張瑞敏說。

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