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露西

Worlidays are the way to switch off and stay on
邊休假,邊工作


FT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向員工付薪水爲的是取得成果,而不是要求他們坐在辦公桌前。多休一些「工作假期」與取得大量的成功完全可以並行不悖。

For most of this summer I’m on worliday. This is a new word I have just made up to describe something I’ve been doing for a few years but that now seems in need of a name. Worliday is a bit like holiday and a bit like work. It’s the future for most professional workers, and actually, contrary to what most people would have you believe, worliday is really rather nice.

今年夏天的大部分時間,我都在休「工作假期」(worliday)。我剛剛發明了這個詞用來形容我多年以來一直在做、但現在似乎需要有個名字的一件事。「工作假期」有點像度假,也有點像上班,它將是多數專業人士的未來。而且與多數人的想法恰恰相反,工作假期實際上挺好。

您已閱讀8%(496字),剩餘92%(54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露西•凱拉韋

露西•凱拉韋(Lucy Kellaway)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管理專欄作家。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裏,她用幽默的語言調侃各種職場現象,併爲讀者出謀劃策。她的專欄每週一出版在英國《金融時報》。露西在2006年獲得英國出版業獎的「年度專欄作家」獎項。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