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免費的信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這次中國「兩會」的兩個重點,是列舉數據和呼籲信心。但人們的信心不是「免費的」,政府要人民堅持信心,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3月5日,「兩會」正式開幕。這是一場一年一度、確定政策方向、最具有宏觀意義的會議。對我這個在北京已經居住6年的老外來說,「兩會」依然是神奇而陌生的,所以才需要仔細、認真觀察「兩會」給人民帶來什麼,對國家意味著什麼。我在這裏講點自己經過觀察「兩會」第一天所產生的感想。

第一天,最爲舉世矚目的還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大會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這份約兩萬字的工作報告,分爲2008年工作回顧、2009年工作總體部署、2009年主要任務三大部分。雖然溫總理在之前的網上活動中和網民深入交流過,但這次畢竟是「大會」,是「領導」,所以報告不可能超出大家的預料,其形式、內容、風格與以往差不多,這是在目前形勢下大家公認並接受的。在我個人看來,《報告》傳達的亮點有兩點;

首先是「數據」。GDP成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水準漲幅4%左右;全國財政赤字95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地方債券2000億元;新增貸款50000億元以上;企業、居民稅負減輕約5000億元;中央政府投資總額9080億元;中央財政擬投入420億元促進就業;今後3年各級政府擬向醫改投入85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3318億元;中央財政擬安排「三農」投入7161億元,比上年增加1206億元;中央財政科技投入1461億元,成長25.6%;中央財政擬投入社會保障資金2930億元,比上年預計增加439億元;中央財政今年再安排1300億元地震災後重建資金……這些數字,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雖然這些數字本身卻非出乎意料,也沒有任何新鮮感,有的是現實的、勉強的、無奈的……不過,無論如何,正面臨著全球化形勢下「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時候,政府能夠給出這麼多數據,給各方面瞭解中央最高領導制定的政策方案和方向,還是具有其獨特的現實意義。

您已閱讀31%(766字),剩餘69%(16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