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楊佳案」告一段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日本警方以殺人及殺人未遂罪重新逮捕襲擊暗殺前厚生次官的嫌疑人小泉毅。在中國, 一些人將之稱爲「日本楊佳案」。日本某些網路論壇與BBS上紛紛出現一種現象,將小泉「英雄化」。

昨天,日本警方以殺人及殺人未遂罪重新逮捕了前段時間襲擊暗殺前厚生次官及家人的嫌疑人小泉毅(46歲)。這一被中國某些人稱爲「日本楊佳」案的搜查過程,據日本媒體報導,進入了「新的階段」。據警方搜查,小泉是經過充分周到的籌備才發起此次襲擊的。不過,他自從「自首認罪」的那天起,始終堅持他襲擊的理由——「我替34年愛護的狗報復厚生當局」似乎有些說不通,原因不明。警方認爲,「還需要解開嫌疑人的心中」,並繼續搜查。另外方面,日本某些網路論壇、BBS等場合,把小泉「英雄化」的現象紛紛出現,有些對現實的「挑戰者」或「不滿分子」清一色認爲,「小泉替我們報復了政府」。可見,「日本楊佳」案與「國內恐怖主義」明顯是有「市場」的。

我最近回日本1個多月,前幾天剛回北京。在老家期間,我每天到車站或便利店買報紙,關注日本國內狀況。親眼讀報紙是種享受。雖然我平時也每天觀察各家報社在網路發表的新聞,但如果你想真正瞭解、有深度地把握「動態」,就必須接觸紙媒。只有如此,你才能明白報社如何重視一次事件,其分析立場又如何。

對小泉襲擊「暗殺」前厚生次官(相當於中國衛生部副部長)及家人,各家媒體都24小時跟蹤報導。據媒體報導,事件發生不久,這位姓小泉的人「自首」認罪,警方剛開始還對小泉過於「坦白」保持懷疑的態度,就先以《槍刀法》名義把此人「擱置」一邊,繼續探討如何以「殺人及殺人未遂」的名義逮捕他。而昨天面世的則是證明警方搜查努力、也是媒體似乎等待中的「結果」。至於媒體,雖然各位記者們依然覺得有點「半途而廢」,部分記者們將繼續挖掘事件真相,但對此次襲擊案的報導也將逐步減少或淡化。大家都很忙,沒時間集中精力跟蹤一件事,還要忙下一個事件。當代日本人還挺匆忙。這也是我此次回國1個月的真實感受。

您已閱讀30%(730字),剩餘70%(16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