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結束歷史性亞洲之行不久,應歐巴馬總統之邀,日本首相麻生太郎23日晚上「隻身」抵達美國。第二天,兩國舉行了「日美首腦會談」,圍繞如何合作應對金融危機、北韓核問題、重建阿富汗等問題交換了意見,也達成了不少共識,時間長達80分鐘。
對於麻生太郎成爲歐巴馬時代第一個訪美首腦的「風光」,日本各家媒體做出了不少評論。26日,《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分別刊登了以下社論:「日美首腦會談——爲強化同盟必要的能動性外交」;「日美首腦會談——弱首相的輕外交」;「『日本首相』與歐巴馬之間的會談」。據我理解,這三篇社論的核心部分分別是:「歐巴馬政權志在多邊外交,因此,日本應該努力比原來更加積極地展開外交,以便雙方能夠成爲可信任的夥伴」;「近年來,首腦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其支撐力量是國家實力,也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首腦的力量。在這個意義上,一直逃避國民的審判、正在失去民意支持的政權怎麼努力也實現不了它,此次訪美證明了這一點」;「『畢竟是日本首相,會好好關懷麻生先生,卻沒有意願與他建立政治家個人之間的友誼』——正視如今日本內政的現實,假設歐巴馬總統如此構想,也很正常」。
畢竟是本國首相對最大同盟國——美國的「榮譽訪問」,日本輿論界對此給予了一定的積極評價。但考慮到目前不穩定、不可靠、不健全的國內政局以及首腦會談過於倉促、沒有午餐、沒有新聞發佈會、沒有聲明例外情況,大部分人士的評價不樂觀、不積極,還帶著諷刺和嘆氣。在我看來,日本國內輿論對麻生訪美的看法整體上呈現了「實在」和「低調」,這兩點既可以理解,也比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