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國增光,把錢花光?

LEX專欄:據報道,爲刺激消費,中國政府有可能提高國有部門員工工資,減免稅收,提高住房補助,改善醫療體系。但問題是,中國消費者會花掉口袋裏增加的錢嗎?

在這場政府刺激方案的攀比中,胡錦濤在歐巴馬(Barack Obama)面前擺好了架勢,彷彿在說,我的規模比你大。當歐巴馬這位美國當選總統準備投入預計7000億美元對經濟進行刺激時,北京傳來的資訊顯示,中國政府將投入的資金規模可能超過這一數字。的確,中國各地方政府紛紛提出要求,希望中央政府在一系列他們鐘意的項目上投入1.5兆美元,雖然這可能只是白日做夢。

兆也好,萬萬億也好。真正重要的是,這筆錢花出去後的乘數效應到底有多大——政府支出會在多大程度上帶動就業、工資以及消費。尤其是現在連世界銀行(World Bank)也將中國明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下調至7.5%。11月初,中國政府宣佈了一系列總值590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這其中可能只有四分之一是「新增」支出。該刺激方案的重點是在投資方面,具體針對基建和房地產兩個領域。這周開始,中國將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該會預期將宣佈的最新舉措,很可能只是闡述細節:提供更多細節,也可能作出更多撥款。不過,從目前的訊息來看,還是有一些理由讓人感到振奮。據報道,最新措施包括提高國有部門員工工資、稅收減免、提高住房補助以及改善醫療體系。所有這些措施,都會使消費者獲得更多現金。

問題是,中國消費者會按照政府所希望的那樣,花掉這些錢嗎?到目前爲止,面對可能的裁員潮以及經濟放緩,中國消費者的反應與別的地方沒什麼不同:增加儲蓄(雖然這可能部分是由於中國股市的糟糕表現),以及減少大件消費。如果政府舉措使消費者手中持有了更多現金,可能會部分抵消上述行爲的緊縮效應——中國家庭的負債率普遍很低,而且他們平均已將可支配所得的16%存入銀行。不過,如果就此指望中國消費者會進行大肆消費,比如購買日本平板電視或者美國的iPod,看起來仍然是不太現實的。實際城市收入成長率目前爲7.5%,而先前這一數據已連續7年保持9%以上的年成長;農村收入成長率也在下降。國內消費目前僅佔中國GDP的30%左右,要想大幅提高這一比重,不僅需要現金,還需要時間。

您已閱讀99%(839字),剩餘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