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服裝行業艱難前行

由於美國需求疲軟、生產成本飆升以及人民幣升值,廣東一些中小製造企業開始關門停產。但與此同時,廣東出口企業的多樣化和影響力,以及在提升價值鏈方面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負面影響。

一家店鋪的所有者李先生反駁說:「這裏一直都這麼冷清。」就在數週後,大朗毛織貿易中心將召開一年一度的交易會,他似乎對目前的安靜也不是特別擔心。去年的交易會吸引了5.1萬中外買家。

大朗毛織貿易中心證明了當地鎮政府的意志力和自信。這裏孕育出了一個毛織產品年生產能力逾1億件的行業,其中40%出口海外。這裏的生意明顯冷清,而廣東服裝行業正在面臨巨大壓力。根據廣東省的數據,今年1月至7月,服飾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降31%,至133億美元。塑膠產品、玩具和燈具的出口也陷於停滯或出現下滑。

同期內美國需求疲弱,美國7月和8月份的零售銷售均出現下滑。今年前7個月,廣東對美國出口總體增幅放緩至6.3%。

您已閱讀22%(293字),剩餘78%(10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