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時間就是金錢」的來歷可以追溯到至少17世紀。我們在閒聊時也會說「花時間」或者「浪費時間,」表示時間被無效使用。
人們說「時間就是金錢」,往往是從成本會計層面上考慮問題。他們先假定,一件事情所花時間越多,成本就越高。經驗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那些超出預定工期的工程,其費用通常也會超出預算,比如英吉利海峽隧道或者是大英圖書館新館。
另一方面,爲了節約成本,而把時間縮短,其結果卻未必總是成功。90年代早期,在產品和市場均未成熟情況下,蘋果公司(Apple)的設計和行銷人員把牛頓牌(Newton)掌上電腦倉促推向市場。 Newton 「半生不熟」進入市場,結果很快就被對手PalmPilot超過。
您已閱讀27%(297字),剩餘73%(8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