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權時代

美國傳統媒體衰退中的競選教訓: 川普如何贏得選舉宣傳戰

小華、楊方曦:未來候選人若想贏得美國年輕且變化的人口結構選民的支持,必須與數字創作者和有影響力的社群平台的大V深度綁定,徹底重新定義影響力策略。
2024年11月13日

《生物安全法案》威脅美國醫藥供應鏈?

陳俊勳、楊方曦:該法案的影響可能會很快顯現,不僅波及消費者端,還會加劇藥物短缺等問題,使得美國和中國的製藥公司面臨更大的輿論壓力。
2024年9月11日

華為被指資助美國大學尖端研究,「脫鉤」之風吹到學術界?

楊方曦:中國企業在進行正常全球科研交流活動的同時,要留意規避政治輿論風險,並積極進行海外聲譽建設,拿捏好輿論與政治之間的微妙平衡。
2024年7月2日

全球資本在中日股市契機中的佈局

楊方曦:中國雖可利用股市低估值及經濟復甦帶來的市場機遇,強化自身對外資的吸引力,但想要撼動日本當前的「吸金」地位,其根源仍在地緣政治問題。
2024年5月20日

阿里巴巴撤回菜鳥IPO,在對外溝通層面棋差一招?

楊方曦:阿里巴巴在國內的公關戰略更多是「用戶視角」;在海外,則是站在「投資人視角」。但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很難在中英語境兩邊都照顧到
2024年4月3日

美國媒體行業持續動盪,中國出海企業如何開展聲譽管理?

在美國媒體行業持續動盪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應該如何跟媒體建立有效溝通機制?
2024年3月18日

高瓴張磊入籍獅城,在新加坡籌謀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家們

楊方曦:對於想要走國際化道路的企業家而言,新加坡是一個立足亞洲並且放眼全球的落腳點。
2024年3月1日

TikTok CEO周受資被「質問「,「德克薩斯計劃」落空了嗎?

楊方曦:周受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遭遇如此對待,也證明TikTok的德克薩斯計劃在輿論視角以及監管者層面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價值。
2024年2月7日

捨棄中國戰略的困境

全球投資巨擘在亞洲建立獨立業務時,面臨著高風險的平衡行爲。
2024年2月7日

中國企業在達沃斯論壇的機會和挑戰

楊方曦:雖然論壇充滿各種不同的聲音和喧囂,但最大的價值正是在紛雜聲音中傾聽,並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號。
2023年12月21日

步入後GMV時代,雙11「低價爲王」的傳播大戰

楊方曦:在平臺都開始內卷價格戰的前提下,如何凸顯自身的傳播亮點和核心競爭力,保證商家和品牌的權益,將會是傳播大熱題。
2023年11月6日

Temu的無爲而治能降低海外聲譽風險嗎?

楊方曦:在越來越複雜的商業環境下,中國跨境電商「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在很多方面做得比美國同行對手更好才能擁有一席之地。
2023年10月24日

TikTok海外公關錯失了哪些反駁機會?

楊方曦:從公關的角度來看,TikTok的這份聲明有待改進,不僅需要更具體的表述,也需要根據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做出具有針對性的回覆。
2023年9月7日

Shein和Temu在美國市場的聲譽危機

楊方曦:Shein和Temu對自身中國根源的刻意淡化不僅沒有平息西方媒體上的爭議,將來也可能帶來國內端的矛盾和摩擦。
2023年8月29日

武漢重啓到進階:文化與科技的啓示

楊方曦:武漢不缺人才,但留住人才卻很難,因爲無論是技術成果轉換機制、投資基金,還是科研投資,都沒有形成完整的鏈條。
2023年8月8日

「芭比」電影中的女權主義和消費主義

楊方曦:這種IP和影視的結合不僅能夠吸引現有的玩具消費者,還能降低新消費者教育成本,提高影片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穩妥的戰略。
2023年8月7日

阿里巴巴分拆後的挑戰與風險

楊方曦:阿里巴巴的重組,無疑將改變其與投資者的關係,同時也會對其內部的工作方式和權力博弈產生深遠影響。
2023年8月7日

歐洲商業地產:裂痕初顯

最近的銀行業危機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即隨著價格的下跌,信貸將變得越來越難獲得、越來越貴。
2023年4月13日

馬克宏涉臺言論風波暴露歐盟對華政策分歧

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表示,馬克宏從北京返回法國途中發表的言論阻礙了歐盟構建團結一致的對華方針。
2023年4月13日

歐洲股市小幅上漲,投資者押注美聯準放緩加息

美聯準預測經濟溫和衰退,此後歐洲斯托克指數上漲。
2023年4月13日

伊姆蘭•汗:巴基斯坦的經濟危機需要「手術」

這位巴基斯坦前總理警告稱,中低收入經濟體的債務負擔正變得難以控制。
2023年4月13日

亞投行主張多邊貸款機構應保留「優先債權人」地位

亞投行行長金立羣在採訪中還承認,有一個問題是「多邊開發銀行應在多大程度上與主要債權人合作幫助那些高負債國家」。
2023年4月13日

核電站關閉背後的德國能源政策之辯

儘管面臨能源危機和氣候責任,德國仍將關閉僅存的三座核電站。
2023年4月13日

七國集團氣候部長挑戰日本能源戰略

東京方面將氨氣作爲一種低碳能源加以推廣,但批評者稱,該技術尚未得到驗證。
2023年4月13日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宣佈退出Twitter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決定停止使用Twitter。據悉,一週前,該電臺的Twitter賬戶被加上了「國家附屬媒體」的標籤。
2023年4月13日

寰球商情速遞:2023年4月13日

川普以5億美元起訴前律師邁克爾科恩;美國通膨率放緩至近兩年來的最低水準;最貧窮國家的財政面臨高利率的壓力。
2023年4月13日

馬克宏對華外交的缺陷

法國總統對臺灣的評論引發反感。
2023年4月13日

拜登經濟刺激計劃能給英國投資者帶來什麼?

-美國爲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基礎設施而籌集的鉅額資金不僅僅是讓美國國內投資者受益。
2023年4月13日

研究:脫歐後英國商品出口在七國集團中墊底

英國的表現被稱爲「災難」,繁文縟節阻礙了與歐盟的貿易往來。
2023年4月13日

日本、德國與過度儲蓄帶來的挑戰

沃爾夫:日本難以放棄超寬鬆貨幣政策,癥結在於長期的結構性過度儲蓄。解決它有三種選擇,但並沒有容易的出路。
2023年4月13日

準備迎接「大回撤」時代

科根:金融是一個「適者生存」的世界,參與者必須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自己的策略。債券收益率上升將徹底改變金融業面貌。
2023年4月13日

3月份ETF資金流入成長兩倍

由於投資者在銀行業危機和美聯準下一步行動尚不確定之際尋求避險,大部分美國ETF資金都流入了以國債產品爲首的固定收益ETF。
2023年4月13日

義大利債券擺脫了利率上升的影響,令其他大型債市黯然失色

其回報打破了先前的預期,即歐洲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將損害較脆弱的歐元區成員國。
2023年4月13日

3月份美國ETF資金流入成長兩倍

由於投資者在銀行業危機和美聯準的下一步行動尚不確定之際尋求安全,大部分美國ETF資金都流入了以國債產品爲首的固定收益ETF。
2023年4月13日

一位資深獵頭眼中的「年輕高潛」和職業安全感

張樂愚:在獵頭行業長年打拼的韓暘,見證過不少行業興衰。他如何看待人力市場中那些「扎心的真相」?又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人生?
2023年4月13日
關於《話語權時代》
楊方曦,畢業於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商學院。現居紐約,長期從事國際公共傳播和戰略策劃的工作,擔任中美青年領袖委員會等組織的董事。本專欄關注中美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公共溝通、對外傳播、文化融合和法律合規等挑戰。通過分析中美政治、文化和經濟領域的時事新聞及政策法規,爲讀者提供關於中美企業在全球市場應對策略的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