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撤回菜鳥IPO,在對外溝通層面棋差一招?

楊方曦:阿里巴巴在國內的公關戰略更多是「用戶視角」;在海外,則是站在「投資人視角」。但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很難在中英語境兩邊都照顧到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所有的子公司IPO計劃都擱淺了。

3月26日,阿里巴巴發佈公告稱,決定撤回菜鳥在香港的上市申請,並提議以現金購買菜鳥少數股東的全部股權和員工所有已歸屬的股權。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撤回其主要業務的IPO計劃。先前,阿里巴巴在2023年三季度財報當中披露,暫緩盒馬上市計劃。2023年11月,雲智慧集團也宣佈「不再分拆上市」。

已有盒馬和阿里雲智慧IPO擱淺的前車之鑑,此次阿里巴巴宣佈撤回菜鳥上市申請,在公關層面煞費苦心,通過官方公告以及媒體報導等形式,努力體現此次決定的正確性。

您已閱讀12%(246字),剩餘88%(18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話語權時代

楊方曦,畢業於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商學院。現居紐約,長期從事國際公共傳播和戰略策劃的工作,擔任中美青年領袖委員會等組織的董事。本專欄關注中美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公共溝通、對外傳播、文化融合和法律合規等挑戰。通過分析中美政治、文化和經濟領域的時事新聞及政策法規,爲讀者提供關於中美企業在全球市場應對策略的深度解析。

阿里巴巴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