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回京

許知遠:一些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卡夫卡筆下的K,看著酒吧咖啡館卻無法進入;另一些時候,我覺得自己是貝克特筆下的戈多,徒勞等待著一個變綠的行動條碼。
2020年7月20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隔離

許知遠:飛機降落於浦東機場時,我手忙腳亂地填寫著電子表格,知道自己將進入一個行動條碼的世界,不斷遭遇卡夫卡式的困境。
2020年7月14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成田機場的「白日夢」

許知遠:我在一個櫃檯上使用了WeChat Pay,然後意識到,這個行動條碼,還將顯示我健康與否、去過何地、甚至與何人相遇。在新的夢中,一切都是透明的。
2020年7月3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鼠疫、維新與梁啓超

許知遠:我繼續在檀香山尋找梁啓超的足跡,而歷史的巧合令人唏噓。百年前,當這位被清廷通緝的變革者登陸這個太平洋島嶼時,這裏正遭遇一場嚴重的鼠疫。
2020年7月1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菠蘿啤酒與黑死病

許知遠:疫情中的夏威夷,讓我覺得自己身處一場逃逸之中,在歷史縫隙中保持某種虛幻的自由。120年前,梁啓超也曾在此短暫停留,還遭遇了一場鼠疫。
2020年6月11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意外的放逐

許知遠:在因疫情而無限拉長的旅行中,逐漸地,我意識到,再也回不去從前,整個時代的結構與情緒都發生了突變。我曾拼命維持的灰色地帶,已變得非黑即白。
2020年5月7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遙遠的密謀者

許知遠:我在夏威夷尋找孫中山及其追隨者的足跡。誰能想到,這個太平洋中的島嶼,是中國變革的開端之地。
2020年5月5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六町目的便利店

許知遠:困居東京,六町目的這家羅森便利店,成了我日常食物的來源與主要的社交中心。或許多年後,我還會記得主動給我噴洗手液的收銀員石川小姐。
2020年4月28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銀座的北京話

許知遠:日本的節奏似乎仍有條不紊,人們驚人地冷靜。我突然有一種奇妙的感受,令和時代真的開始了,與平成相比,它註定是個顛簸的年代。
2020年4月22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川普大廈與三民主義

許知遠:在夏威夷的川普國際飯店裏閱讀孫中山,是種獨特的體驗。夏威夷對中國現代之父的影響超越我們的想像,而夏威夷王國的衰落恰傳染病有關。
2020年4月13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在夏威夷讀荷風

許知遠:東京前往檀香山的航班滿員,似乎夏威夷不僅免疫於歷史,也免疫於病毒。永井荷風筆下那些上世紀初遊蕩於海外的日本人的故事,讀來頗有切近感。
2020年3月31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檀香山的孫小姐

許知遠:我沒有想到,會在檀香山見到孫穗芳小姐。這似乎是個命定之地。她的祖父孫中山就是在此地開啓了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的啓蒙之旅。
2020年3月29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鑽石公主號

許知遠:真正令我好奇的是這艘受困遊輪的象徵意義。載著世界各地的客人以及尚未被清晰理解的病毒,停泊在橫濱港,它是一場新型危機的開始嗎?
2020年3月1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吉園漫步

許知遠:三週前剛剛離開的祖國,已面目全非。走在東京街頭,你意識到,眼前喧鬧的日常生活多麼動人,又多麼脆弱。
2020年2月23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逃離

許知遠:要離開馬來西亞了,而簽證頁上的選擇有限,我決定前往日本。那裏與我的研究相關,有令人安心之感,更提供了讓中國人自我審視的一種參照。
2020年2月17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馬六甲的低語

許知遠:世界以另一種方式感知了中國的衝擊,這臺長期持續運轉的生產與消費機器,突然停頓下來,帶來了真空感,馬六甲就像是這狀態的縮影。
2020年2月11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新南洋青年

許知遠:我在檳城結識了第三代華裔移民Dennis。與伍連德一代相比,這代年輕人面對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中國,在它的富強外表之下,仍能察覺到文明的缺失。
2020年2月9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伍連德

許知遠:1879年出生在檳城的伍連德,突然活躍在中國的社群媒體上。倘若孫中山試圖治癒近代中國的政治疾病,伍連德則是一種具體疾病的剋星。
2020年2月6日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從吉隆坡到檳城

許知遠:前往馬來西亞,本是爲了追尋孫中山的足跡,但我的注意力幾乎全被WeChat中的疫情佔據。檳城又恰是消滅了上世紀東北那場鼠疫的伍連德的故鄉。
2020年2月5日

素寫:羅振宇、姚晨、馮小剛與張楚

許知遠:這個羅振宇的形象,與我期待的不大相同。是的,我對他心懷偏見。但同時,我又對他的成功倍感好奇。
2017年8月4日

祖國的陌生人

許知遠:這個國家有無數殘忍與痛苦,卻沒有真正的悲劇,對未來的無限期待,不過是爲了逃避眼前的無力之感。
2017年7月6日

北京的昨日與明日

許知遠:Lois Conner讓我看到亢奮、擴張、自以爲是的北京的另一面,它被遺忘的往昔,孤獨、靜謐與沒落之美。
2017年6月16日

未遂的理念

許知遠:對幻滅的新聞人來說,歷史提供了一種慰藉,看著那些更有才華的先人之痛苦,我們也擺脫了某種孤立感。
2017年5月25日

帝國的最後低語

許知遠:在這本以酒店爲主角的書中,佩拉宮飯店與它所在的伊斯坦堡,充滿了荒誕不經又引人入勝的片段。
2016年12月15日

焦慮的聯盟

許知遠:他們來自兩個不同世界,一個是古老的容克家族,以貴族頭銜爲榮,一個是猶太銀行家,受歧視卻富有。
2016年12月2日

另一個新加坡故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新加坡正開始一場「記憶的戰爭」。儘管李光耀仍無處不在,另一個敘述卻開始興起。這多元的敘述,或許能成立一個更值得生活的社會。
2016年3月30日

「帝國」的風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雲南的講武堂,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述20世紀初法國人的「殖民野心」,但同時,21世紀的緬甸人正在抗議中國人在該國修建的水壩、港口……
2016年3月2日

仰光漫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前往Hunny開設的書店,象一個臨時的小倉庫,簡陋卻欣欣向榮。我甚至看到一本緬甸版的魯迅文集,如果沒有猜錯,應該是《野草》。
2016年2月17日

勇敢的旅行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到緬甸時,大選的狂熱與躁動已經散去,這或許也是持續了五年的亢奮期的暫停。自從2010年翁山蘇姬獲釋以來,戲劇性的變化接踵而至。
2016年1月22日

海妖伺服器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百度貼吧醜聞再度提醒一種危險性:整整20年,我們歡呼網路帶來的啓蒙、個人解放、權力分散,如今正在開始經歷技術革命的另一面。
2016年1月14日

荒謬之禁錮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生命的威脅、財產的損失都不足以引發我們的憤怒,它們都溶解於嘲諷。這不再是股市的「熔斷」,而是社會的「熔斷」。
2016年1月8日

寡頭與律師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的金錢是何種性格?不管規模多麼大,看起來又是多麼輝煌,你都可以感到某種戰戰兢兢,喧鬧之下的高度馴服,它似乎會輕易消失掉。
2015年12月24日

霧霾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四年來北京空氣質量持續惡化,愈發變成摧毀日常生活的最可怕的威脅,而我們對空氣質量的態度越來越多地折射這個社會其他方面的退化。
2015年12月9日

藍儂的遺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在霧霾中散步,在一個長椅上抽了支菸。我很想告訴陳繼華,25年過去了,我覺得的確藍儂比錢學森更重要。但我找不到他的號碼了。
2015年12月3日

新會的涼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新會,我又看到馮平山,又是在準備寫一本傳記。十年來我感到歷史力量的轉移,沿海中國正在失去重要性,北方變得更強大、更富壓迫感。
2015年11月27日
關於《中國紀事》
跟隨作者足跡,遍遊世界東西十萬裏;追蹤作者思緒,縱論中國上下五千年。 作者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電腦系,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主編。現爲獨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國紀事》和《醒來》《僞裝的盛世》《抗爭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