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蔓延時的旅行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新南洋青年

許知遠:我在檳城結識了第三代華裔移民Dennis。與伍連德一代相比,這代年輕人面對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中國,在它的富強外表之下,仍能察覺到文明的缺失。

【編者按】本系列是作者許知遠近期的旅行隨筆。當他在2020年1月前往吉隆坡旅行時,是想跟隨孫中山與康有爲的足跡,繼續他對中國近代變革的探尋,但國內的疫情隨即佔據了他的注意力,也影響了他的行程。從吉隆坡到檳城、馬六甲到東京,他在歷史與現實中穿梭。在伍連德的家鄉,他試圖理解九十年前,這位馬來華僑如何以應對一場公共衛生疾病的方式,參與進那場變革,而同時期的孫文、康有爲、梁啓超又怎樣面對清王朝的政治疾病,以及這一切與現實中國困境的關聯。本文爲這一系列的第三篇。

坐在樂林的庭院中時,我突然想起口罩。在尋找伍連德成長的昔日蹤跡時,我忘記去便利店買口罩。在街道上,你感受不到緊張,人人鬆弛、開心,偶爾有戴著口罩的,可以猜出他們是中國遊客。馬來柔佛州已確認了三位患者,是從新加坡前來的中國遊客,這在媒體上引發了一些仍可控的恐慌。吉隆坡機場裏佩戴口罩的人明顯增加。而在這個海島上,陽光、微風,似乎沒有半點感知。只是在當地的《光華日報》上,提及一艘載有上千中國遊客的遊輪將短暫靠岸,一些讀者用馬來文留言,頗感焦慮。

您已閱讀12%(450字),剩餘88%(34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