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逃離

許知遠:要離開馬來西亞了,而簽證頁上的選擇有限,我決定前往日本。那裏與我的研究相關,有令人安心之感,更提供了讓中國人自我審視的一種參照。

【編者按】本系列是作者許知遠近期的旅行隨筆。當他在2020年1月前往吉隆坡旅行時,是想跟隨孫中山與康有爲的足跡,繼續他對中國近代變革的探尋,但國內的疫情隨即佔據了他的注意力,也影響了他的行程。從吉隆坡到檳城、馬六甲到東京,他穿梭於歷史與現實、邊緣與中心之間,試圖以外部視角來探究現實中國困境。本文爲這一系列的第五篇。

起牀時,我感覺不適。喉嚨乾澀,體溫似乎比平時微熱,像是感冒的前奏,也像是昨夜酒精的後遺症。

我開始收拾行李,將口罩與洗手液塞進揹包的側袋。在腳傷的縫線拆除時,我在馬來西亞的旅行簽證也到期了。我望著公寓露臺上的泳池,遺憾於一次未能下水。這馬六甲河的一角,總讓我想起阿姆斯特丹,水道蜿蜒,或許通向一種隱祕的歡愉。

您已閱讀10%(311字),剩餘90%(28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紀事

跟隨作者足跡,遍遊世界東西十萬裏;追蹤作者思緒,縱論中國上下五千年。 作者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電腦系,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主編。現爲獨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國紀事》和《醒來》《僞裝的盛世》《抗爭者》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