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蓓蓓文章檔案

川普的移民「自我驅逐」計劃能奏效嗎?

楊蓓蓓:在芝加哥一個移民聚居區的主要街道上,人們對該計劃的反應從厭惡到大笑不等。我沒有找到任何接受這個計劃的人。
5月21日

移民
川普的移民「自我驅逐」計劃能奏效嗎?

楊蓓蓓:在芝加哥一個移民聚居區的主要街道上,人們對該計劃的反應從厭惡到大笑不等。我沒有找到任何接受這個計劃的人。
5月21日

伊利諾州農民更關心耕種,而不是川普關稅

楊蓓蓓:作爲經歷過上一次貿易戰的人,他們知道,在現在播種的作物收穫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4月22日

當「紅縣」想脫離「藍州」

楊蓓蓓:在民主黨主導的伊利諾州,已有近三分之一的縣投票決定對是否脫離該州展開調研。這對兩極分化的美國意味著什麼?
3月12日

健康
美國的酒精大辯論

新的研究和不斷變化的社會態度可能會在美國迎來一個低酒精時代。
1月1日

移民再次成爲美國的政治棋子

楊蓓蓓:被得克薩斯州州長送到芝加哥的許多移民已經融入美國生活,但川普當選總統可能顛覆他們的生活。
2024年12月25日

教育
美國人對四年制大學學位失去信心

教育專家表示,入學率下降的原因是出生率下降和學生債務危機。
2024年9月3日

爲什麼美國學校過了70年仍無法實現種族融合?

美國廢除學校種族隔離的判決在上月迎來了70週年,但即便是在努力促進融合的地方,不同種族學生的成績仍存在巨大差距。
2024年6月13日

美國選民這樣看待喬•拜登和年齡問題

楊蓓蓓:81歲的拜登和77歲的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年齡最大的總統候選人,選民對他們年齡的看法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選舉結果?
2024年3月5日

猶疑和陰謀論籠罩川普支持者陣營

楊蓓蓓:川普在中西部的前擁躉及現擁躉辯論的一個問題是,他到底需要多少在2016年投票支持他的選民繼續挺他,才能在今年激烈的選舉中獲勝?
2024年2月8日

當電動汽車成爲私人發電廠

新一代的電動皮卡可以在颶風肆虐時爲一個家庭供電三天,甚至還可以「反哺」國家電網。
2023年6月25日

楓樹末日?楓糖成爲氣候變化的最新受害者

美國中西部的採糖者不得不適應更早更短的採集季節。
2023年3月13日

爲什麼中國學生不再青睞美國大學

楊蓓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美國負面因素和經濟原因讓家長們在送孩子赴美留學上三思。
2022年11月1日

美國槍枝持有者的變化

楊蓓蓓:就在美國變得更加多元化的同時,美國的槍枝持有者也變得更加多元化。
2022年7月13日

線上禮拜提振組織化宗教

楊蓓蓓:疫情加快了生活與工作許多方面的變革,在家禱告的興起爲遭受疫情影響的組織化宗教帶來了全新動力。
2022年2月27日

美國亞裔:新冠疫情衝擊下的「隱形少數族羣」

楊蓓蓓:通常被視爲「模範少數族裔」的美國亞裔在新冠疫情中也受到了不成比例的傷害。
2022年1月26日

我爲什麼探究外祖父的身世

楊蓓蓓:外祖父那一代移民擁抱了美國夢,把故國遠遠地拋在身後。他們的後輩,比如我,卻對自己的來處產生了興趣。
2022年1月4日

訃告
F·W·德克勒克,南非前總統,1936-2021年

種族隔離時代的最後一位領導人,與納爾遜·曼德拉共同獲得諾貝兒和平獎。
2021年11月11日

阿富汗
阿富汗難民令美國人憶起越南「嬰兒空運行動」

楊蓓蓓:民調顯示,81%的美國人支持接收曾爲美軍和盟軍提供幫助的阿富汗難民,這一支持跨越了黨派。但也有人擔心這一支持很快會消退。
2021年9月7日

生育
疫情後更多美國女性考慮成爲單身母親

疫情促使一些女性加速自己的生育計劃,選擇成爲單身母親。主動選擇當單身媽媽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正在上升。
2021年5月13日

那些因爲「太亞洲」而被攻擊的美國人

楊蓓蓓:在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抬頭之際,那些跨種族被收養者處於最尷尬的境地。
2021年3月30日

職場
疫情加劇職場年齡歧視

楊蓓蓓:很多較年長的美國人以前認爲60歲是新的40歲。但疫情期間的現實告訴我們:60歲更像是新的80歲,尤其是在職場。
2021年3月23日

疫苗
疫苗懷疑論在美國盛行

民調顯示,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肯定或很可能不會接種新冠疫苗。政治光譜的兩端都存在大量疫苗懷疑論者,甚至不少醫護人員也拒絕接種。
2021年3月2日

防疫
從「一個春節兩般景象」說起

楊蓓蓓:今年春節,美國與中國的景象落差太大,讓人容易對美國製度失去信心,但想要赴美留學的中國年輕人及其父母似乎未改初心。
2021年2月16日

川普終於把支持者逼過界了嗎?

楊蓓蓓:發生了國會被襲事件後,對7400萬支持川普的人進行妖魔化成了一項娛樂,而這隻會讓美國更加分化。
2021年1月19日

美國白人反種族歧視訓練空前必要

楊蓓蓓:我自認爲在種族問題上站邊正確,直到參加小組學習討論白人特權。當別人說新冠爲「功夫流感」等帶有種族歧視的話時,我能否大膽斥責?
2020年11月6日

美國
美國的新飢餓時代

新冠疫情下,許多美國人有生以來第一次面臨喫不飽的問題。公益人士估計美國十年才能走出這場「食無保障」危機。
2020年9月22日

WeChat禁令對美國華裔構成又一次打擊

楊蓓蓓:美國正在逐步營造一種得到官方批准的對中國、乃至對中國人敵意的氛圍,高層傳遞出來的訊號是明確的。
2020年9月4日

與FT共進午餐:BLM發起人奧珀爾•託梅蒂

奧珀爾•託梅蒂從一個來自移民家庭的孩子成長爲新一代民權領袖,她認爲,改變美國的現狀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
2020年8月31日

美國最年輕選民可能決定大選結果

美國的「Z世代」羣體只佔選民總數的10%,但如果選情焦灼,這10%的人將對結果產生重要影響,前提是他們會去投票。
2020年8月19日

「新冠嬰兒潮」預言不切實際

楊蓓蓓:有人曾預言新冠疫情會引發一波嬰兒潮,但事實證明,封鎖期間的壓力和焦慮使我們並非那麼飢渴。
2020年8月9日

美國
美國種族問題需要更實質的解決方案

楊蓓蓓:自上世紀60年代爆發種族騷亂以來,美國一直呼籲警察制度改革,這個問題不能一再被擱置。
2020年6月17日

新冠疫情危及美國「鏽帶」復興

美國中西部「鏽帶」城市近年重現生機,但新冠疫情給這些老工業城市帶來沉重打擊,近期升溫的種族緊張又帶來了新的挑戰。
2020年6月17日

美國
新冠疫情牽動美國勞動力市場

楊蓓蓓:從接觸者追蹤員到虛擬慶典策劃人,美國人在新冠疫情時代做著以前不存在的工作,其中一些工作有望在疫情緩解後存在下去。
2020年6月9日

部分美國人擔心會永久失業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已有3900萬美國人失業,而且人們越來越擔心,即使就業市場復甦也會大不如前,工作崗位將會減少。
2020年5月27日

中國人給我們的居家隔離建議

楊蓓蓓:中國朋友們給了我很多建議,告訴我如何在隔離期維持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現在是時候傾聽中國是如何應對這場危機的了。
2020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