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傑榮文章檔案

法律
中國的精神衛生、強制收治和任意拘留

殷馳、孔傑榮:在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強制收治方面,任意拘留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在保護公民人身自由方面仍大有可爲。
2018年8月26日

臺灣
同性婚姻憲法解釋彰顯臺灣法治

孔傑榮:身爲中華文明一支的臺灣,爲人權、司法獨立、三權分立、憲政等所謂「西方價值觀」提供了卓有成效的保護。
2017年6月7日

北韓
給川普的建議:嘗試與北韓和平談判

孔傑榮、愛德華•貝克:川普去年6月競選期間說,他歡迎金正恩赴美會談。我們敦促美國政府舉行這種會談。
2017年2月7日

法律
中國庭審改革的一絲曙光

孔傑榮、沃泰姆:中國啓動了一個庭審公開網,越來越多的庭審可以高畫質在線觀看,這對不透明的司法意味著什麼?
2016年10月23日

兩岸應停止嫌疑犯遣返爭奪戰

陳玉潔、孔傑榮:結束遣返爭奪戰可幫助北京贏得臺灣不少好感,雙方合作也將有助於大陸更有效地打擊電信詐騙案件。
2016年10月5日

南海仲裁後北京能否挽回顏面?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仲裁裁決頒布後,中菲可重啓談判,將仲裁結果納入考量以解決爭議,但不必正式提及裁決。
2016年6月16日

對「九段線」裁決後續影響的預測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如果北京方面接受並承認菲律賓仲裁案的裁決,將其作爲談判的平臺,尋求明智的妥協,那就體現了政治家的風範,也有助於亞洲和平。
2016年5月3日

臺灣
臺灣能就和平解決島嶼爭端做出表率嗎?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臺灣可以把它宣佈擁有主權的太平島變成一個和平解決東亞糾紛的中心,從而向世界展示,如何出於推動人道的目的利用爭議島嶼。
2016年3月2日

律師
公共律師在轉型社會中的角色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我們希望公共律師不僅僅是技術類的專業人士,而是成爲各自社羣中的領袖人物,引導社會實現最高價值,推動政治法律體制不斷進步。
2016年1月31日

臺灣
臺灣選舉的六重意義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蔡英文已經獲勝。她領導的新政府可能比馬英九政府更公開地高調宣示臺灣在保障政治權利與公民權利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
2016年1月16日

工會
中國不應視公民社會組織爲威脅

傅青山、何宜倫、孔傑榮:中國政府如真要改善勞資關係,就應該要求工會向非政府組織學習。對維權者進行騷擾、羞辱和關押,只會導致更嚴重的無法狀態和衝突。
2016年1月11日

浦志強
浦志強案:黨治,而非法治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浦志強案是中國司法現實的最新例證——雖然一般性的立法和司法政策層面出現了一些進步,但在實踐中,政治犯仍面臨著不公的審判。
2015年12月31日

中國打贏「禁毒戰」需要程式正義

紐約大學殷馳,孔傑榮:中國強制戒毒制度因懲罰標準和程式規定的不明確,很可能實質上成爲勞教制度的延續,目前雖然對改革仍難以樂觀,但是時候對法治行勝於言了。
2015年7月28日

人權
古巴、人權與中國

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美古關係的進展,讓美國資深中國問題觀察家回想起1970年代的對華政策爭論,美中建交併未帶來中國人權徹底進步。但古巴人民應抓住機會,實現人權訴求。
2015年1月15日

中國反腐不應區分親疏遠近

紐約大學孔傑榮:與前幾屆領導層相比,習近平反腐更認真、更持久,但只有不分高低、親疏、遠近的反腐,才能讓民衆相信,這場運動是出於公心,爲了公益。
2015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