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浦志強

浦志強案:黨治,而非法治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浦志強案是中國司法現實的最新例證——雖然一般性的立法和司法政策層面出現了一些進步,但在實踐中,政治犯仍面臨著不公的審判。

大家觀望已久的著名民權律師浦志強的案件,最近已經定罪判刑。此訊息即使在中國國內仍然諱莫如深,但早已在海外獲得了廣泛的報導。然而,對於這一判決的重要性,還有很多未盡之言。

當然,對於那些熟識浦律師的人來說,聽到他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刑三年的訊息時,大家都如釋重負。在共產黨高層經歷了數月的猶豫不決、最終指示檢察官對浦提起公訴後,這是一個人們所能期盼的最輕微的結果了。

浦志強的辯護律師是經驗豐富的人權律師莫少平和他的同事們,在中國現有的政治司法體制允許範圍內,他們的辯護已經非常稱職。但無罪開釋的結果是不可能發生的,即便浦志強在長時間的審前羈押過程中一直堅定地抵擋著巨大的壓力,拒絕對寬泛的「煽動民族仇恨」和「尋釁滋事」的罪名認罪。

您已閱讀14%(314字),剩餘86%(18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