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

AIG
AIG被摘掉「系統重要性機構」帽子

美國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做出的這一決定,使得AIG成爲川普政府放鬆美國經濟監管努力中迄今爲止的最大贏家。

AIG
Lex專欄:AIG浴火重生?

在斥資1800億美元紓困AIG四年後,美國政府已出售該公司最後一批股份。政府的退出對AIG是重要里程碑,但投資者應該聚焦於該公司核心的保險業務。

華爾街
AIG前CEO的特權意識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葛林伯格的這種特權意識在華爾街高階主管中十分普遍,他們認爲政府只應爲他們雪中送炭,而不應要求他們爲特權付出代價。

南山人壽爲何「燙手」?

臺灣潤成投資收購AIG旗下南山人壽的交易,仍須經過臺灣監管機構的審覈。而22億美元的價格,表明AIG急於將此項業務出手。

AIG
AIG籌資370億美元償還政府貸款

AIG出售了旗下的美國人壽保險,併成功讓友邦保險上市

AIA
Lex專欄:東西方共存新解

G7正在沒落,但正如友邦保險去西方尋找領導層一樣,發展中世界仍在贏得富裕客戶和專業知識方面,指望日趨沒落的大國。這聽起來像是一個解決雙方不滿的好方法。

Lex專欄:保誠4.5億英鎊打水漂

保誠將爲夭折的AIA收購交易支付4.5億英鎊費用,這無疑會威脅到集團執行長和董事長的地位。1.53億英鎊的分手費合情合理,而向銀行支付的高額費用就很不合理了。

保誠
保誠董事長、CEO面臨辭職壓力

收購友邦交易夭折,保誠損失超過4.5億英鎊。保誠董事會將在下週一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面臨股東和公衆投資者的質詢。

保誠
保誠「頭腦發熱」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從歷史上看,保誠往往在市場牛氣十足的時候,愛上當時的時髦投資。此次以中國概念爲由,對友邦發起鉅額收購,令人生疑地符合這種模式。

Lex專欄:保誠是自食其果

保誠集團最後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它越是吹捧友邦保險(AIA),這項資產對其他人的吸引力就越大。

AIA
Lex專欄:保誠應降價收購友邦

保誠目前面臨的尷尬局面是:如果希望收購友邦的交易繼續進行下去,就必須降低收購價。那麼價格須降至何種水準?美聯準又會接受什麼水準的出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