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誠

保誠
保誠利潤成長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

這家富時100指數成分股保險集團在亞洲消費者的低保險覆蓋率中看到了機會。

保險
保誠報告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成長停滯

保誠表示將採取措施,重新定位中國內地業務,應對「宏觀經濟的變動」。

保險
Lex專欄:保誠必須面對分拆失算

2021年分拆後,隨著亞洲成長放緩,英國業務M&G以及美國業務傑信人壽的總回報率都輕鬆跑贏聚焦亞洲壽險業務的保誠。

保誠
重心轉向亞洲後,保誠CEO誓言做出改變

這家富時100指數成份股保險公司經歷了動盪的重組,目前計劃投資於快速成長的亞洲市場。

保誠
保誠繼續「轉向」香港

在倫敦和香港設有雙總部的保誠,一直在將其總部資源「轉向」香港,目前65%的總部員工常駐香港。

保誠
保誠將重點關注亞洲市場

在剝離英國M&G業務後,這家保險公司的亞洲CEO黎康忠告訴FT,亞洲業務目前在公司收入和利潤中的佔比分別爲近三分之二和超過一半。

保誠
保誠董事長、CEO面臨辭職壓力

收購友邦交易夭折,保誠損失超過4.5億英鎊。保誠董事會將在下週一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面臨股東和公衆投資者的質詢。

保誠
保誠「頭腦發熱」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從歷史上看,保誠往往在市場牛氣十足的時候,愛上當時的時髦投資。此次以中國概念爲由,對友邦發起鉅額收購,令人生疑地符合這種模式。

保誠
Lex專欄:保誠配股發行

假設世界上沒有股東代理,每位股東都按照宣稱的投資重點來投票的話,保誠會獲得75%的同意嗎?

保誠
Lex專欄:英國保誠的「東征」

不管跨越亞洲的合併如何引人注目,保誠仍面臨一些障礙。保誠小幅調高協同效應目標,可能無法打動投資者,一些資產處置舉措也無法讓投資者信服。

保誠
FT社評:保誠管理層的敗筆

自2月份宣佈收購友邦以來,保誠管理層幾乎沒有傑出的表現,不僅搞砸了就該交易與股東進行的初始溝通,而且還誤讀了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在後危機世界的審慎做法。

保誠
Lex專欄:保誠的尷尬

保誠集團尷尬地推遲配股,令其收購友邦保險的交易蒙上陰影。考慮到英國監管機構在金融危機前的糟糕記錄,以及英國大選後的不確定,保誠交易很難迅速獲批。

社評
FT社評:保誠勿忘風險

隨著儲蓄市場的擴張,亞洲各國對外國公司在其中佔較大份額可能不放心,保誠集團將業務重點放在亞洲的做法存在政治風險。

保誠
Lex: 金融業整合捲土重來?

如果保誠股東批准收購友邦的交易,預計隨後將湧現更多的保險業整合交易。金融危機的警鐘聲猶在耳,越大越好好像又重新流行了起來。

分析:友邦將圓保誠「亞洲夢」

隨著保誠對友邦保險展開大規模競購,這家英國壽險商的戰略方向正發生轉移。亞洲將不再是保誠的成長型市場,而成爲其核心市場。

保險業
分析:亞洲壽險業迎來關鍵年

作爲全球成長最快的壽險市場,亞洲壽險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交易活躍期,本土和外來保險集團爭相籌措資本或簽訂交易,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