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

我在美國南方小鎮做民間藝術家口述史:「英語本身其實有許多邏輯問題,但是不得不用它和美國打交道」

子舒:田野日記讓我練習與被訪者共情的能力,更深刻地瞭解在地文化,通過文獻閱讀和訪談理解不同存在方式和它背後的信條,眼前的風景也從神祕到因爲理解而解碼。

小鎮做題家是城市化的史詩,也是代價

秦軒:通識與批判性思維是學習成本很高的知識。當一分之差可以決定人生階層的年代,要求大家都建立「常識」,多少有點傲慢。

從小培養「通才」而非「專才」:從世界名校的改革趨勢說起

張華:從世界名校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改革趨勢來看,從小讓孩子接受通識教育,培養成爲通才而非專才,纔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