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出版。主人公於連是外省青年,德智體全面發展,尤其是語文能考滿分,放今天,妥妥一位小鎮做題家。
《紅與黑》還有個小標題《1830年的編年史》,可見司湯達的心目中,小鎮做題家於連的故事,是時代的史詩。我相信,如果老司穿越到今天的中國,他一定更興奮,於連只是初代小鎮做題家。而在中國,一個小鎮做題家起碼濃縮了於連到於連的孫子乃至重孫子的歷史,相當於1830-1950,總共120年的編年史。
小鎮做題家的本質,就是進城,通過考試進入大城市做著工作、住樓房。20年前流行的網路語「小資」,說的是這個進程中的中國初代做題家,剛剛掙到點錢,笨拙地學習著如何做都市中產,給自己起英文名。每年春節,做題家們從大城市洄游到小鎮,身份也從蜜雪兒、瑞貝卡改回小剛、小芳。直到城市擴張,高鐵修到隔壁。小時候遙不可及的省城變成開車2個小時的存在。兩個世界終於合爲一體。做題家們,有的去當公務員,有的去大廠,有的去了燕郊,大家都有很好的未來。相當一部分人,藉着時代紅利在一線城市或省會買了房,有了車。信心滿滿又充滿焦慮地養育下一代,爲下一代成爲都市人,能夠出國留學、長大後繼續坐著上班、住樓房打下堅實基礎。
您已閱讀15%(508字),剩餘85%(29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