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

核能
能源安全擔憂推動核能復興

西方國家正聚焦新的核燃料技術,以減少對俄羅斯及化石燃料的依賴。

電動汽車對電網帶來的挑戰

李瀚明:現如今在營運用車行業,這些電動汽車往往需要在白天尖峯時刻充電,不但沒能「削峯填谷」,反而加重了電網在高峯期的電力負擔。

石油
爲什麼美國可能成爲能源戰的真正贏家

拉赫曼:俄羅斯或許可以在短期以斷供向西方施壓,但它將失去作爲能源超級大國的地位,而美國從長期來看處於有利地位。

「十四五」中國能源:穩住眼前,重塑系統

蔣亦凡、高白羽:「十四五」能源規劃出臺於去年「電荒」的陰影下與能源轉型的關鍵視窗期,這讓它充滿張力,既是保供方案,又是系統改革綱領。

供應鏈
如何通過碳資產開發,構建更堅固的經濟供應鏈?

陸培麗、布萊恩•黃:應以能源安全爲保障經濟發展的核心策略,有了能源資源的調節空間,就等於有了調整國內供應鏈大循環的底氣。

煤炭
中國煤炭短缺會如何影響貿易?

未來中國的煤炭消費量還會增加,但在地緣政治和能源自主要求的影響下,中國對進口煤炭的需求將減少。

核能
法國電力希望檢視台山核電站數據

法國電力稱,獲悉其在臺山的合資核電站1號機組「某些稀有氣體濃度增加」,並表示它要求舉行特別董事會會議以審議所有可獲得的數據。

「東方」:全球能源安全的新主角

巴特勒:國際能源署應給予中、印等國正式成員國身份,否則它們將成立自己的機構和能源安全安排,導致破壞和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