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衝擊供應鏈影響,許多經濟體在2021年開始面臨幾十年來最高水準的通貨膨脹。俄烏衝突爆發後,供給再次受到衝擊,部分能源和農產品價值飆漲。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俄羅斯和烏克蘭貢獻了全球小麥出口的30%、玉米出口的20%、天然氣出口的20%和石油出口的11%。而且,俄羅斯是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鈀、新能源電池供應鏈上鎳的重要供應國。
從受俄烏衝突影響最大的歐洲能源進口分析數據中看到,歐洲46%的煤炭進口、27%的石油進口、45%的天然氣進口來自於俄羅斯。60%的葵花籽油進口來自於俄羅斯。3月德國通膨率同比上升7.3%,較上月提高2.2%。從產業結構和供應鏈分析,通貨膨脹給歐洲帶來的影響主要是製造業,高能源價格對經濟成長的負面效應很大。爲了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度,歐委會還發布了能源獨立戰略。
從歐洲的經驗總結來看,能源資源的自主性問題已經如同歷史上的糧食自給問題一樣重要。中國擁有豐富的風、光、水、煤等一次能源資源和林業碳匯儲備,在雙碳目標下,在執行落實排汙降碳的過程中,重點要抓住的是碳資產的供給側,並把碳資產作爲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核心資產,大規模開發併合理利用,發揮好碳資產在供應鏈經濟中的定價權,從而也能爲中國在國際能源政策舞臺上爭取更合理的發言權。
您已閱讀23%(530字),剩餘77%(17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