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化

中美價值觀能否對接?——從加州大火到嫦娥奔月

王建寶:筆者相信,在未來的太空時代,中美一定能夠跳出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實現價值對接和價值互補。

軟實力
好萊塢模式與中國「銳實力」之辯(上)

劉裘蒂:美國電影電視可以成爲宣傳美國愛國意識的揚聲器,爲什麼中國電影裏的愛國主義會招來「銳實力」之譏?

「遊吟詩人」巴布•狄倫

巴布•狄倫獲得諾貝兒文學獎引起了爭議,但這也說明狄倫寶刀未老。另外一個熱門話題是:他會不會拒絕領獎?

川普對意識形態不感興趣

考德威爾:川普的競選圍繞的是社會學,更關心如何煽動民粹,而非意識形態,任何分散注意力的問題都要回避。

別了,女兒們的故鄉

楊蓓蓓:Grace和Lucy永遠是我的孩子,而中國將永遠是她們的祖國。她們的一部分將永遠屬於中國,我的一部分也將如是。

談藝錄
我們的工作是發掘新藝術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美國惠特尼美術館館長亞當•韋恩博格強調,爲藝術家的創作早期提供支持,而不是在他們成名後介入,是他們的工作。

美國政治的三原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紅、藍、紫,是美國政治的三原色。三百年的歷史深處,是美國政治的斷層線。斷層兩側的勢力承受著不同的壓力,上升的依然上升,下降的依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