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

倫敦IPO籌資額降至30年低點

今年上半年在英國上市的五家公司僅籌集了1.6億英鎊,凸顯英國股市對公司和投資者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對沖基金尋求向私人信貸領域擴張

隨著資產管理公司取代銀行成爲貸款人,私人信貸已成爲一個巨大的成長領域。

併購
華爾街公司成Brighthouse收購案主要競購方

TPG與Aquarian希望通過此次交易,利用客戶保單保費作爲穩定的投資資金來源。

黑石
黑石集團計劃未來10年在歐洲投入5000億美元

這傢俬人股本巨擘的聯合創辦人蘇世民看到了歐洲的「變化的跡象」。

美聯準降息的理由

以及對另類投資的反對意見。

奢侈品
奢侈品市場低迷,開雲集團洽談出售物業

這家法國集團正尋求削減成本,擬出售其在紐約第五大道一處黃金地段物業的多數股權。

摩根大通:接受未來入職其他公司邀請的分析師將被解僱

摩根大通向即將入職的畢業生表示,如果在加入摩根大通之前或在入職後的頭18個月內接受其他公司提前招聘的工作邀請,將被解僱。

私募股權是否正在成爲一個資金陷阱?

在市場泡沫時期,管理者達成的交易缺乏退出管道,正在給這一資產類別的商業模式帶來壓力。

華爾街與私募股權:有人能阻止畢業生招聘惡性競爭嗎?

畢業生、銀行和私募股權公司在人才爭奪戰中都陷入了痛苦。

常春藤盟校捐贈基金尋求出售私募股權

美國共和黨提議大幅提高大學捐贈基金投資稅,一些大學基金急於在可能的變化之前完成銷售並釋放現金。

私人資本:成長機會還是雷區?

私人資本或許帶來了誘人的成長機會,但並不是決策者和投資者希望得到的靈丹妙藥。

頂級律所對中國併購活動復甦持樂觀態度

貿易緊張局勢和最大交易的減少掩蓋了小規模收購的復甦跡象以及科技行業的成長潛力。

面向富裕投資者的基金搶購高價私募股權份額

儘管行業低迷,零售基金的需求仍使大型機構能夠以有吸引力的價格出售其收購股權。

大型投資者在現金短缺時以私募股權持倉爲抵押借款

隨著交易市場陷入停滯,養老金和捐贈基金開始通過「淨資產價值」貸款爲現金支付提供資金。

KKR自2022年以來首次報告季度虧損

保險部門的減值掩蓋了私募股權領域的強勁募資表現。

阿波羅如何擺脫德國私募股權投資陷阱

金融危機後,收購公司紛紛搶購德國銀行。隨著OLB的出售,阿波羅終於成功實現了一次退出。

水閘前的野蠻人:KKR與長江基建爭奪泰晤士水務

美國私募股權公司成爲英國公用事業公司爲避免重新國有化而選擇的首選競標方。

中國撤回對美國私募股權投資

知情人士稱,自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有國資背景的基金在最近幾周停止了對美國私募股權的新投資。

高風險企業借款人被債券市場拒之門外

自川普本月初宣佈一系列關稅以來,評級較低的公司未能在1.4兆美元的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發行任何債務。

半導體
英特爾即將就出售晶片部門與銀湖資本達成協議

出售Altera是英特爾剝離非核心資產計劃的一部分。

川普亂侷促使加拿大和丹麥頂級養老基金對美國降溫

關稅和領土擴張言論引發市場不穩定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養老金基金開始考慮應對策略。

投資
從長遠來看,股票「總是」更好嗎?

在大多數20年期的結果中,股票肯定會勝過乏味的債券,但也有許多情況下它們會輸。

貝萊德掌門人警告「保護主義已強勢迴歸」

拉里•芬克在川普升級關稅戰前夕表示,他與「幾乎每一位客戶、幾乎每一位領導者」的對話都凸顯出人們對全球經濟狀況普遍不安。

殷拓稱歐洲成爲「更具吸引力的」基礎設施投資地

殷拓全球基礎設施負責人霍馬尤恩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隨著歐洲各國加強安全和能源獨立,投資機會也在增加。

黑石
黑石集團以2.35億英鎊收購英國機場集團股份

黑石集團已達成協議,以2.35億英鎊的價格收購AGS Airports 22%的股份,以期從蓬勃發展的旅遊業獲利。

投資
KKR在自行車行業的失敗押注是否標誌着歐洲私募股權行業的重新評估開始?

美國收購巨擘在疫情期間交易熱潮的高峯期收購了自行車製造商Accell。它剛剛完成了一次痛苦的重組。

NBA
NBA波士頓凱爾特人隊以61億美元估值售出

私募股權投資者威廉•奇肖姆的財團以歷史性交易收購了這隻傳奇籃球隊的多數股權。

私募信貸意味著銀行業務不再像1-2-3那樣簡單

私募資本的門檻利率下降將導致更多活動從傳統貸款機構轉移到私人資本上。

蘇世民
黑石集團執行長蘇世民去年的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

私募股權集團在2024年將股息支付率提高了18%,公司多位高階主管從中受益 。

小型私募的下一步是什麼?

難以籌集到新資金的小型收購基金面臨著不具吸引力的選擇。

阿波羅總裁預測資產合作浪潮將撼動華爾街

阿波羅執行長馬克•羅文表示,阿波羅可以與傳統資產管理公司成立聯合品牌投資基金。

貝恩與KKR圍繞隱藏資產寶庫展開的激烈爭奪戰

私募基金在爭奪日本富士軟控制權的激烈鬥爭中打破了不成文的規則。

去年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交易量同比成長45%

隨著養老基金和收購集團尋求其他套現方式,二級市場蓬勃發展。

私募股權所投資公司遭遇破產潮

高利率和節儉的消費者促使去年破產的投資組合公司數量創下新高 。

高盛
高盛授予執行長蘇德巍8000萬美元的留任獎勵

華爾街高階主管2024年的薪酬也增加了26%,達到3,900萬美元。

惠康基金會稱私人信貸「隨時可能發生事故」

評級機構KBRA也警告快速成長的行業可能出現違約增加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