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私募股權是否正在成爲一個資金陷阱?

在市場泡沫時期,管理者達成的交易缺乏退出管道,正在給這一資產類別的商業模式帶來壓力。

作者是Verdad Advisers的創辦合夥人、《謙遜的投資者》(The Humble Investor)一書的作者

自新冠疫情引發市場恐慌以來,美國金融市場表現強勁。儘管標普500在過去五年間上漲了近95%,美國私募股權公司卻很難以盈利的方式出售它們積累的投資組合公司——據Cherry Bekaert的研究,這些公司接近12,000家。以目前每年1,500家公司退出的速度,清理現有庫存大約需要八年時間。

據貝恩稱,私募基金投資者獲得的資本分配已從通常的淨資產價值的30%驟降至僅約10%。而感到失望的基金投資者——最著名的包括耶魯(Yale)和哈佛(Harvard)——正轉向二級市場出售持股,同時關於該資產類別「超配」和「超目標」投資的討論也在不斷蔓延。

您已閱讀21%(330字),剩餘79%(12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