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在人工智慧時代,投資研究還有意義嗎?

大型語言模型在某些領域可以勝過分析師,但人類的直覺是無可替代的。

作者曾任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全球研究主管和瑞銀(UBS)研究、數據與分析部主管

已故的拜倫•維恩(Byron Wien)是20世紀90年代著名的市場策略師,他將最好的研究定義爲一種非共識但最終被證明正確的建議。人工智慧能否通過維恩的有價值研究測試,使分析師的工作變得多餘?或者至少能否將建議正確的機率提高到超過50%?

需要理解的是,大多數分析師報告主要致力於解讀財務報表和新聞。這是爲了方便投資者的工作。在這方面,現代大型語言模型簡化或取代了分析師的這一職能。

您已閱讀17%(240字),剩餘83%(12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