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是時候部署人工智慧機器人來重新審視年度報告了

大型語言模型將能夠解讀財務數字,並開闢一種不同的賬目理解方式。

作者是Frontline Analysts的常務董事,並著有《不負責任的機器》一書

2024年公司的業績季在本月已經全面展開,接著進入了一個奇怪的尾聲——每年這個時候,年報會出現在收件箱和門墊上。盈利數據早已公開,電話會議也已結束,股價波動也已過去,但年報仍然會到來。我們爲什麼還要費心呢?

部分原因是這仍然是一項法定要求。但我們不能完全責怪監管機構,因爲多年來年報的篇幅不斷增加。股權分析師中有一個老笑話,如果你想把某件事真正保密,就把它發表在公司的年報中,放在管理層養老金章節和淨零排放目標聲明之間。隨著真正的動態轉向頭條公告和投資者關係電話會議,年報已變成一個大家覺得公司應該披露但沒人願意閱讀的披露資訊的存儲庫。

您已閱讀22%(308字),剩餘78%(10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