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私募信貸意味著銀行業務不再像1-2-3那樣簡單

私募資本的門檻利率下降將導致更多活動從傳統貸款機構轉移到私人資本上。

在私募信貸迅速成長的世界中,銀行爲何仍然存在?理論上,廉價的客戶存款使傳統機構能夠盈利放貸。正如老笑話所說:銀行業務簡單如1-2-3。給存款人1%的利息,以2%的利率放貸,3點鐘去打高爾夫。

不過,也許這種教科書式的理解是錯誤的。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最近研究了「銀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從金融危機前到今天的演變過程。結果發現,銀行的競爭力並沒有那麼強。

在不斷擴大的私募信貸領域中,「商業發展公司」或BDC對銀行家下午3點的高爾夫球局構成了威脅。這些公司是一種公開交易的中型市場貸款機構,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從投資者那裏籌集資金。它們的規模正在擴大;其中最大的由Ares Capital支持,資產約爲140億美元。

您已閱讀35%(340字),剩餘65%(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