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

香港
香港「一國兩制」保衛戰

香港資深媒體人紀碩鳴:香港迴歸中國,社會主義母親在收回「嬰兒」的同時,也不得不收回資本主義的「髒水」。羅湖橋兩側各有一個「一國兩制」夢,17年來落差卻越來越大,終至不可彌合。

佔中
戴耀廷:「佔中」不會放棄抗爭

香港政爭風波中,親民主團體「佔領中環」一直處於漩渦中心。儘管最近它因北京批准的政改方案而深受打擊,但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表示,即使「佔中」輸了一場戰鬥,也不打算輸掉戰爭。

香港
擺在香港民主派面前的雙重兩難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全國人大對香港特首普選的決定,將香港民主派置於兩個兩難——是否否決北京方面的決議,及是否要繼續「佔中」,都是霍布森選擇的難題。

香港
在香港問題的異議中尋找價值

香港獨立媒體人王棣:真正有強大自信的國家是不應當拒絕批評和反對聲音的。當內地與香港間自迴歸以來累積的矛盾因普選問題而觸發,包容反對意見纔有前進的空間。

香港人爲何鬱悶?

FT首席金融記者桑曉霓:即便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也不是自由競爭的堡壘。港人曾期待「迴歸祖國」能帶來新機會,但如今卻意識到,他們從未真正掌控過自己的命運。

FT社評:英國不應對香港沉默

儘管《基本法》未規定香港行政長官提名的完全民主化,但歷史淵源意味著,英國政府有義務維護香港的民主權利,也有責任捍衛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規定的自由。

香港
一名在港臺灣學生的「佔中」觀察

港大學生張瀚元:來港三年我清楚感覺到,臺港的距離,在「中國因素」(且不論爭議)的逼視下倏忽被拉近。「臺灣香港化」、「今日香港,明日臺灣」變得耳熟能詳。

英國
英國避談香港司法獨立問題

英國在最新報告中未就白皮書是否威脅香港司法獨立發表意見,但提出了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擔憂。港人批評英國爲避免激怒中國進而危及兩國貿易關係,態度軟弱。

香港
香港民主有利於主權統一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當香港普選方案爭議引發了雙方對「一國兩制」的認識分歧,信任多數香港選民,民主普選才是維護統一的最優策略;順應香港民意不僅不會危害主權統一,反而是維護主權統一的最強大力量。

美國金融監管白皮書的妥協

美國剛發表的金融白皮書中,沒有恢復實施雙重銀行體系的跡象,也沒有大規模整合銀行業監管機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