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香港就全民普選方案舉行「公投」(其實只是民間自發的民意調查),超過78萬港民參與,其中逾九成民衆要求特首直選方案應允許公民提名。這表明香港民衆的自治意識很強,香港民主應當向前走。中央也早已承諾,2017年的特首選舉實行全民普選。這些本來是港中雙贏、皆大歡喜的好事,但遺憾的是,中央一些部門思維僵化保守,視民主爲洪水猛獸,把香港民衆的民主熱情解讀爲「國際敵對勢力」煽動策劃的結果,甚至把香港視爲「反共基地」,非要把香港民主進程「管」起來,進而導致部分港民訴諸「公投」乃至「佔中」等公民抗命行動。照這種思路管下去,非把香港「管」丟了不可,更不用說對臺灣的負面「示範」效應。
平心而論,「一國兩制」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香港迴歸17年來,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與文化之間雖然時有磕碰,但總的來說一帆風順。取得這樣的成就殊爲不易,豈能因爲香港追求民主進步反而大開倒車?香港迴歸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正是因爲在「一國兩制」、「五十年內不變」的承諾下,香港維持了立法、行政與司法的高度自治。如今中央一些部門的政策和香港民意發生衝突,根源在於,普選方案爭議引發了雙方對「一國兩制」的認識分歧。
說來說去,「一國兩制」究竟是什麼?簡言之,「一國」就是保證中國對香港的國家主權;香港是中國領土,不能分裂出去搞「獨立」。在這個前提下,「兩制」就是「港人治港」,香港的事情香港人自己決定,大陸不能干預。兩者關係必須得到妥善處理,「兩制」不能破壞「一國」,「一國」也不能喫掉「兩制」。「一國」和「兩制」之間表面上存在張力,但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兩制」以「一國」爲基礎,否則也談不上「兩制」,而「一國」要長期維持下去,也只有實行真正的「兩制」。如果以「一國」的名義破壞「兩制」,香港民衆的自治訴求得不到滿足,對不合理的中央干預怨聲載道,各種反對乃至分離勢力能不發展壯大嗎?失去香港民心,即意味著失去了對香港的主權。在這個意義上,破壞「兩制」就是在破壞「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