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

香港人爲何鬱悶?

FT首席金融記者桑曉霓:即便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也不是自由競爭的堡壘。港人曾期待「迴歸祖國」能帶來新機會,但如今卻意識到,他們從未真正掌控過自己的命運。

2012年,身家豐厚的唐英年(Henry Tang)在與最後勝出的梁振英(CY Leung)競選香港特首期間,曾向香港特區的民衆傳遞一個資訊。他說,不滿高房價的年輕人應該反問自己,爲什麼做不到下一個李嘉誠?

這話反響不佳。一家香港地方報紙隨後對年輕人展開了一項調查,試圖查明年輕人是不是真的希望效法李嘉誠——這位身家近350億美元、在福布斯全球財富排行榜上位列第13號的人物。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們說,自己希望效法的人不是李嘉誠,而是一個名叫阿Singh的人。原來這位阿Singh是個從印度旁遮普邦來的、剛剛贏得億元六合彩頭獎的卡車司機。自那時起,房價繼續上漲,就連相對富裕的中產階層也買不起房了,人們對富豪大亨的反感只增不減。政府控制著可供開發的土地的供應,自由決定地塊的拍賣。

如今,除了導致房價高企的制度外,北京方面越來越明顯的干預、以及內地資金的湧入也引發不滿。這一系列怨氣結合在一起,導致香港民衆對特區和中央政府的抱怨聲越來越大。

您已閱讀31%(428字),剩餘69%(9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