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

印度煤炭龍頭重啓數十座礦井

國有的印度煤炭公司的董事長表示,由於可再生能源難以滿足能源需求,該公司也在準備綠地項目。

2024年中國煤電建設力度創十年來最高水準

一份報告稱,中國在2024年新增了創紀錄的356吉瓦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能力,但同時也開始建設94.5吉瓦的煤電廠。

英國將結束140年燃煤發電的歷史

9月底英國最後一座燃煤電廠的關閉,標誌着到2030年實現電力去碳化的關鍵一步。

全球煤電裝機容量未降反增 危及排放目標

去年全球燃煤發電總裝機容量成長2%。但分析師預計這一增加將是暫時的。

對煤炭的依賴考驗中國的氣候承諾

中國全球領先的清潔技術產業的崛起,推動了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驚人成長,但對煤炭的依賴給其成就蒙上陰影。

印度擬提高地下煤礦產量以滿足能源需求

儘管面臨逐步減少使用煤炭的國際壓力,印度煤炭部仍計劃到2028年將地下采煤產量增加兩倍,稱煤炭繼續「扮演關鍵角色」。

英加德等國聯名致信COP28反對煤電

由於自兩年前協議簽署以來未能取得進展,15個國家的部長們聯名呼籲採取更嚴厲的行動。

煤電保供「迎峯度夏」,中國電力行業碳達峯前景值得擔憂嗎?

夏志堅:「迎峯度夏」壓力下,煤電項目覈准迎來熱潮,但可再生能源在中國電力系統中加速滲透的局面目前並未因此改變。

煤電在中國如何失去盈利能力?

張樹偉:煤炭失去盈利能力,在當前的體制機制與政策框架內,是一個週期性現象,但可以用額外的政策工具,把它變成一個既定現實。

中國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增建燃煤電廠

環保主義者相信一波新的煤電項目與中國減排雄心相悖,但也有人指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空前投資和技術進步說明它走在正軌上。

煤電是中國製造業第一大省拉動經濟和電力保供的「良藥」嗎?

張小麗:中國製造業第一大省廣東,正試圖以拉動經濟、滿足當地電力需求和促進節能減排等名義上馬大量新煤電。

G7同意加速淘汰化石燃料

但在日本反對下,七國集團再次未能爲淘汰燃煤電廠設定明確時間表。日本還主張全球氣候努力需要得到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煤炭與可再生能源雙增:中國減排走向何方?

柳力:中國乾淨能源裝機創下新高,但新建燃煤電廠數量也大幅增加。當乾淨能源成長超過能源需求成長時,中國將實現碳達峯,可能會在2024年。

富國資助印尼200億美元以擺脫煤炭依賴

以美國爲首的富裕國家向印尼提供200億美元的資助,以幫助這個依賴煤炭的國家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美國氣候特使稱該協議具有突破性。

化工
德國化工巨擘贏創囤積煤炭以維持生產

能源價格飆升和天然氣短缺已迫使歐洲製造商紛紛採取應急措施。

能源
能源危機下,德國還能退出核電嗎?

在覈電問題上哈柏克難以招架:連正退役的煤電都併入電網了,核電站爲什麼不能?到底是斷電的危險更可怕,還是核電的風險更可怕?

中國「停止新建境外煤電」承諾一週年:進展與展望

陳翰、沈威:中國宣佈海外「退煤」之後,國內政策、金融等領域支持力度加大,帶動海外能源投資低碳化。但中國仍需改革海外能源投融資模式。

美國多家公用事業公司推遲關閉燃煤電廠

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延遲、高企的天然氣價格和炎熱的天氣,是導致這些電廠推遲關閉的原因。

高溫導致電力短缺,中國加大燃煤發電

長達數月的熱浪和少雨導致四川水庫缺水,水力發電受到嚴重影響。中國將向煤電企業提供政策支持,以維持電力供應。

Lex專欄:長江流域乾旱將中國推向煤電

持續的乾旱將損害水電作爲可靠能源的地位,並導致中國向煤炭傾斜,而這會增加碳排放。

印度
有毒煙霧籠罩新德里 印度關閉6家燃煤電廠

在汙染嚴重的城市和周邊地區,學校停課,施工也被禁止。

海外退煤以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模式能否「走出去」?

高白羽:中國宣佈不再新建海外煤電項目後,其國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新模式有潛力走向更多發展中國家。

煤炭
中國多家煤礦承諾降價

煤炭價格下降有助於緩解中國能源危機,但有分析人士稱,這可能影響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

煤炭
COP26:逾40個國家簽署協議承諾放棄使用煤炭

在這40多個國家當中,波蘭、越南和智利等18個國家是首次承諾在國內外逐步淘汰或停止投資新燃煤電廠。

強森:G20隻停止海外煤電融資還遠遠不夠

在羅馬舉行的峯會上,G20領導人同意結束對煤炭發電的國際融資,還承諾採取措施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煤炭
中國煤炭期貨價格大幅下跌

鄭州商品交易所動力煤期貨價格週三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創下8%的最大跌幅。先前,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出官方干預煤價的首個信號。

煤炭
Lex專欄:中國電力危機令政府陷入兩難

電力緊缺使政府在優先事項清單上面臨兩難,命令煤炭企業緊急增產的措施可能不足以爲耗電最多的產業緩解危機。

煤炭
中國要求煤礦提高產量以應對能源危機

爲維持工廠繼續運轉,中國已下令煤礦企業緊急增產,而這可能破壞中國關於氣候變化的承諾。

能源
中國退出海外煤電的實際和象徵意義

譚浩:由於對統計口徑的可能誤解,中國資金在海外煤電項目中作用或被高估。儘管如此,中國退出海外煤電項目還是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和重要的引導作用。

中國經濟復甦可能影響中國的碳中和承諾

由於經濟復甦需要,預計今年中國的燃煤發電量將佔據全球總量的53%。這爲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帶來了挑戰。

新冠疫情加速全球棄煤步伐

2020年上半年,全球煤電裝機容量首次出現下降。但中國今年上半年批准了2016年以來最多數量的燃煤電廠建設。

中國重新發展煤電

在中國經濟增速降至近30年來最低水準之際,中國正通過重新發展煤電來提振經濟,但這與全球減少碳排放的目標相悖。

煤電
日本、中國和南韓必須停止支持煤電

菲格雷斯:如果三國一致決定結束煤電競爭,轉而建設乾淨能源的未來,包括三國在內的全球各國都將受益。

煤電
中國「煤電」退出的三重挑戰與三個機遇

譚浩:與德、英等國的煤電退出不同,中國的「退煤」面臨特有的挑戰,同時也具有獨特的機遇。

中國的太陽能外交可以綠化「一帶一路」嗎?

艾勒:中國的太陽能產業發展經驗可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可持續的轉型,帶來遠比資金支持多得多的好處。

發電
2018年中國在海外煤電項目上投資360億美元

中國一方面在國內削減煤炭使用量、降低碳排放、促進可再生能源消費,一方面在海外大舉投資燃煤發電廠和其他基於煤炭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