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爲什麼歐洲媒體認爲溫州移民在歐取得「巨大成就」?

何越:溫州華人佔據了歐洲製衣行業的全鏈條(從生產到銷售),而一些二代移民正在追求更高的事業,融入主流。

邊城記
博洛尼亞:義大利人、猶太人和溫州人

陳振鐸:溫州人在義大利的軌跡和博洛尼亞的猶太人相似,通過手工業起步,走上輕工製造業和貿易,積累財富。

溫州金改的遺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溫州正面對艱深金融改革難以到位的窘境,最新通過的民間融資管理法規令人意識到,即使是中國市場經濟的聖地,也飽受金融無效之苦。

溫州企業家爲什麼跑路?

中國社科院學者張明:聯保互保曾被認爲高價值的市場創新,但一旦發生系統性衝擊,卻又淪爲懲罰好企業的惡機制。企業與銀行都成了輸家,誰從中獲益呢?

溫州
溫州金融改革一週年反思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若以中小企業是否仍然融資難、融資貴作爲衡量標準,啓動已一年的溫州金改顯然尚未達標,但2013年是真正破冰的極好機會。

溫州:中國試「金」石

中國浙江溫州市的金融改革試驗,可能是中國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金融改革試點。分析師稱,如果改革試驗獲得成功,中國將發展出一種更高效的融資模式,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如果試驗失敗,中國經濟可能大幅減速。

分析:試驗區提速中國金融改革

FT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溫州之後,深圳再傳金融創新,神州掀起新一輪金融試驗區熱潮。特區這一中國特色形態能否破冰金融改革?金融深化對中國經濟發展轉型意義幾何?

朱自清的溫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像很多中國的城市,溫州生長得太快,一切記憶都被迅速地剷平。一樣醜陋而喧囂的高樓,只不過這裏更富有,也更無序。

銀行要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讀者rainbow01:FT中文網中的一篇文章《要不要救溺水民企》,讓我不禁想起若干年前親身經歷的幾件事,也許從中可以看出溫州老闆們「跑路」的淵源。

一個溫州女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覺得太冤枉了」,幾乎每隔十分鐘,她都要說一次。她的工廠運轉良好,她從未參與高利貸。她遭遇的危機,是對她人生信念的顛覆。

溫州
救溫州不能「頭痛醫頭」

上海交通大學朱寧:對溫州該不該救和怎麼救的討論,和2008年間西方對要不要救銀行業的討論驚人相似。歐美經驗顯示,短期應急措施不當,很可能埋下長期隱患。

拯救「小微」要靠市場之手

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易鵬:從稅收到信貸,一直以來日子不太好過的小型微型企業被鬆了綁、輸了血。但這還不足以讓他們真正發展。

溫州金融改革缺什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溫州轟轟烈烈的表面改革,未必能對推進金融體制市場化產生太大的作用。在關鍵的市場化領域,很難有根本性突破。

高利貸
溫州重演2008金融危機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08年秋天的一切,在溫州又在以驚人相似的方式重新上演,主角由華爾街高階主管變成了溫州民營企業老闆。

高利貸
分析:中國中小企業與影子金融相依存

一些溫州商人表示,他們之所以依賴影子融資,是因爲這個市場更加靈活。謝國忠認爲,影子融資推動了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的壞兆頭

溫州一向被視爲中國經濟的風向標,近幾周多家工廠老闆「跑路」、拖欠工人工資並留下鉅額債務的報導,似乎顯示中國世界工廠的模式正走向盡頭。

高利貸
求解鄂爾多斯危局

中國城市戰略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易鵬:鄂爾多斯的民間借貸危機態勢不如溫州,可以將鄂爾多斯打造成金融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來化解。

高利貸
要不要救溺水民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今天若到浙江溫州、廣東東莞和佛山去調研,你會看到十分驚恐的景象:激流之中,一羣又一羣的「溺水者」百般掙扎。溺水的是民營企業,受傷的是整個中國經濟。

高利貸
解困中小企業切忌「頭痛醫頭」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溫州危機引發救助中小企業討論熱潮,但短期行政性手段救助中小企業增加了道德危機,須找到中小企業資金鍊斷裂問題深層原因,對症下藥。

溫州興則市場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從今年四月至今,溫州已有九十多名企業老闆因欠下鉅額債務而捲款外逃。不僅高利貸鏈條接近崩潰,實業同樣處於崩潰邊緣。

順時而變的溫州製造商

勞動力成本上升擠壓了溫州工廠的利潤率,由於採取了提高質量和打造品牌的策略,溫州市許多企業仍然興旺。

分析:溫州個人境外投資試點前景

2007年,中國曾經進行過一次失敗的開放資本賬戶嘗試。溫州的這次試點或許前景更加樂觀,因爲溫州商人事實上已經繞過資本賬戶管制在全球展開投資了。

中國投資者摸底杜拜樓市

中國溫州的投資者以在全球各地買進低價出售的房地產資產而聞名,杜拜的地產價格正吸引他們前往那裏。與中國迅速升溫的房地產市場相比,杜拜的價格顯得很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