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銀行要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讀者rainbow01:FT中文網中的一篇文章《要不要救溺水民企》,讓我不禁想起若干年前親身經歷的幾件事,也許從中可以看出溫州老闆們「跑路」的淵源。

FT中文網編輯,

近一時期,有關部分溫州老闆們「跑路」的訊息充斥著各個媒體,也衝擊著人們敏感的神經。很多人不禁要問:以富裕、能幹又有經營頭腦而聞名中外的「中國猶太人」爲何要跑路?前一時期,FT中文網中的一篇文章《要不要救溺水民企》讓我不禁想起若干年前親身經歷的幾件事,也許從中可以看出溫州老闆們「跑路」的淵源。

十七八年前,我東挪西湊,碾轉多次借到了幾千元開始賣些小東西。從最初的一節櫃檯到後來的幾個店面,生意上跌跌撞撞,幾年下來總算達到了可以稱得上是個生意的狀況。在此期間,每當旺季到來之時,總有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發生,而銀行對我們來說卻永遠都是遙不可及。雖經多次努力,但銀行卻沒有一點點希望給我們這樣的個體戶貸款。我們租的店面不能抵押貸款,我們的貨物不能抵押貸款,我們的房子不是自己的或者太小了也不能抵押貸款,即便是和他們協商哪怕是高息三個月的短期週轉都沒有一點點的可能性。銀行的人都說:「你們向親戚朋友轉借一下吧」。銀行的大門對我們這樣的小生意人來說永遠是關閉的。所以,每年借錢的時候都是最艱難的時期。以三分的高息向親戚朋友轉借,三四個月的旺季過後立即歸還。遇到生意不好的年份,到期還錢的壓力確實很大。

您已閱讀30%(502字),剩餘70%(11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