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疫情後復甦仍面臨危險

英國的窮人階層將面臨通膨風險、公共救濟削減和裁員的可能,他們的危機也可能波及富裕階層。

汽車業
雷諾去年虧損80億歐元

雷諾的大部分虧損源於去年上半年,執行長警告,由於疫情和全球晶片供應短缺等未知情況,2021年將會很艱難。

每週數讀:中國多地實行限電措施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中國多地爲什麼限電、疫情瓦解各國的社會認同、跨國投資銀行計劃在新加坡招聘更多員工、美國新創公司大舉在今年IPO等。

每週數讀:OECD預估全球經濟在明年年底前恢復疫前水準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OECD最新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印度三季度陷入經濟衰退、中國跨境數據流動成長迅猛等。

陳志武:新冠只會加劇貧富分化、仇外及動盪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接受FT中文網專訪,探討這場發生在社群媒體、人工智慧和數位監控時代的全球疫情,將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長遠影響。

疫情之下中國高校的返校難題

趙敏竹:隨著十一長假到來,中國高校再一次面對學生流動。爲避免「封校」措施的一刀切,該如何在疫情下尋找平衡有效的常態化管理?

每週數讀:中國經濟漸回疫情前常態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蘋果減少對手機業務的依賴、科技新創企業在疫情下獲得更高的估值、中國出口額今年將實現同比成長、量子計算的實用價值?

留學
丁學良:越是世界劇變時,越要走出國門求知於寰宇

新冠疫情、中美交惡,讓封鎖和脫鉤成爲常態,也讓中國人的留學之路陡增曲折。80年代留學哈佛的社會學家丁學良堅信,世界不會永久隔絕,年輕人仍應打開心扉看世界。

每週數讀:華為將失去全球第二大電信市場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中國公司將失去印度電信設備市場、拜登或將改變全球能源格局、疫情對海運業務的衝擊小於金融危機。

內循環
內循環成功有賴於再次思想解放

張林:內循環的概念,與其說是找到了中國經濟突圍的方法,不如說是總結了當前經濟內外承壓的困境。至少有四個問題需要依靠思想解放來尋找答案。

每週數讀:美國五大科技業者在疫情期間市值飆升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目前誰領先美國大選的最新民調?美國五大科技企業如何改寫標普500指數?全球晶片產業的重心轉向亞洲。

阿里速賣通總經理:疫情將永久改變境外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王明強:新冠疫情對於全球電商的影響,類似於17年前「非典」催生了淘寶。疫情中許多海外消費者首次接觸到網購,風靡中國的「直播帶貨」模式也正在走向全球。

冷戰開啓,中國何以化解?

蘇小玲:中美短兵相接,是一場涉及制度與價值觀的全新競爭。中國能做的是對急轉直下的形勢做出精準判斷、柔和挽回,而不是準備赴湯蹈火、決一死戰。

每週數讀:航空業的兩難──訂座率與社交距離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疫情下,航空公司的訂座率要保持多少才能平衡收支?新冠疫情如何加速雲技術發展?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回京

許知遠:一些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卡夫卡筆下的K,看著酒吧咖啡館卻無法進入;另一些時候,我覺得自己是貝克特筆下的戈多,徒勞等待著一個變綠的行動條碼。

每週數讀:世衛組織的經費從哪兒來?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中國對英直接投資在過去3年驟降、中概股迴流使得港交所獲利、世衛組織的財源問題。

中國疫情後復甦前景不明朗

儘管人們普遍預計週四公佈的數據將證實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恢復成長,但未來仍然充滿著種種不確定性。

科技巨擘們還能風光多久?

福魯哈爾:新冠疫情期間,爲抗疫做出貢獻的科技巨擘們似乎勢不可擋,規模變得更大。這正是爲什麼它們最終將受到遏制。

投資
爲什麼ESG投資帶來更高回報?

邰蒂:新冠疫情帶來的罕見積極結果之一是注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公司股價表現較好。投資者需要思考爲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疫病蔓延時的旅行:隔離

許知遠:飛機降落於浦東機場時,我手忙腳亂地填寫著電子表格,知道自己將進入一個行動條碼的世界,不斷遭遇卡夫卡式的困境。

新冠疫情的全球政治試驗

張原峯:在摒除幾乎所有額外刺激的情況下,新冠疫情對各國的國家治理進行高壓測試,而不同體制的國家宛如在進行一組組不同的對照試驗。

中國三分之二民航客機因疫情停飛

春節以來中國各航空公司累計旅客運輸量比去年春運同期下降70%。航空公司被迫減少航線或讓飛行員無薪休假。

阿里巴巴警告疫情將造成嚴重業績影響

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擘預計,其天貓和淘寶零售業務、送餐和其他消費者部門在2020年前三個月將出現萎縮。

IEA:新冠疫情將拉低石油需求成長

國際能源署稱,疫情對全球石油需求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該機構現在估計,2020年石油需求量將增加82.5萬桶/日,遠低於最初預期的120萬桶/日。

疫病研究探索人體免疫力的性別差異

阿胡賈:通過對於不同疫情病例的數據研究,科學家試圖發現人體免疫能力與性別之間的關係。

中國停工導致全球藥商庫存告急

中國是多種關鍵原料藥的生產者。業界人士警告除非中國工廠恢復生產,否則大多數藥商的庫存到本月底將陸續告急。

新冠疫情重燃「禁食野味「之辯

王晨:在中國,蔓延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再次激發了要求徹底禁食野生動物的呼聲。

新冠疫情引爆醫藥股熱炒

投資者正在追捧嘗試緩解冠狀病毒疫情的各式企業,從研究治療手段和疫苗的生物技術公司,到提供遠距醫療服務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