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

離開故鄉,獲得故鄉

崔瑩:對我而言,對於故鄉的理解,是由悠長的記憶和全新的發現所共同組成的。

中國
看那人間的太陽

許章潤:春節返鄉,與母親絮叨家常,拼連起一段往事,作此短文,記述八十年前的這段雲翻雨覆,爲我鄉民苦難作證。

故鄉只在童年那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故鄉的人事,在心裏轉動、發酵。我的書寫,感情與理性處於持續的平衡過程之中,愛與憎的微妙轉換,在不同時段的文字裏留下了明顯的痕跡。

暮色四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夜裏,沒什麼可去的地方。課本上的東西乾燥無味,革命,鬥爭,共產主義,少年懶得去想它。偶爾得到一本沒皮沒面的禁書,他的節日就來了。

故鄉
死去的故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設施農業將田野變成了巨大的產線,他們使用本地人祖先留下的土地,生產最能賺錢的東西。被驅逐出土地的人們各自尋找生路,鄉村正在消失。

水和水井的記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村裏老井相繼被垃圾填塞,從此不復有井。如今,喫水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所喝,究竟來自地下還是地上。井水的滋味,喝過的人一輩子也忘不了。

孤島記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四歲的我,能辨出好聽的聲音,比如媽媽的呼喚,也有讓我害怕的,比如高音喇叭的轟鳴。那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僅僅生活在一個愚昧的孤島上。

故鄉
公元一九六三年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個人的命運都與遠方「最高指示」息息相關。毛澤東建立的新政權,將人們從私有制的自生存狀態變爲國家一分子,牢牢粘在「國家」這張皮上。

源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直到血汗換來的土地被沒收,曾祖父三房太太被「貧下中農」分走兩房,原來的二流煙鬼搖身變爲新時代掌權者,外祖父才明白:世道真變了。

故鄉
江南,那些舊事

中國媒體人朱學東:生活讓我們接受並習慣不同的語言,但當世俗壓力一旦消退,深種於心的記憶就會悄然溢位。無論故鄉怎麼改變,它終是我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