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放緩

無限成長只是個神話

斯米爾:摩爾定律只是特例,絕大多數有形事物不會以那麼快的速度成長,其年成長率大多在1%至3%這個區間內。

FT社評:不應再過度關注中國成長放緩

對北京來說,難點是在堅持必要改革和經濟調整的同時「穩經濟」。專注於成長率的微小變化,沒有太多意義。

對中國經濟中的放緩跡象不必過慮

戴維斯:中國近期的內需數據較爲疲弱,人們害怕再次出現2015年至2016年的景象。但目前的情況與那次危機相比有明顯不同。

分析:中國經濟企穩探因

部分人士懷疑,中國經濟表面上企穩是否源於債務推動的刺激政策,以及恰逢美聯準暫停加息的運氣。中國官員則認爲,「中國經濟現實沒有被外界正確解讀」。

投資者擔憂科技行業前景

美國股市上週五暴跌,重創科技股。投資者表示,那些依靠成長前景獲得較高估值的公司,可能會遭遇股市逆轉對科技行業的最嚴重影響。

FT社評
中國經濟轉型不會逆轉

FT社評:中國向新成長模式的轉型之路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迄今沒有理由擔心中國硬著陸。實際上,鑑於逾40個國家將中國視爲最大出口合作伙伴,而中國進口在減速,所以,面臨最顛簸著陸的可能是中國以外的國家。

中國股市狂歡到何時?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現在的中國頗有世紀末的意味,成長迅速放緩,但股市似乎有些不理性地高歌猛進。中國當局陷入了困境。它們愈是讓市場力量來決定,經濟就愈加放緩,從而迫使它們採取「粉飾和延期」的管理措施。

原材料
IMF:警惕中國需求再平衡的溢位效應

稱中國轉變「材料密集型」成長模式,可能束縛那些依賴向中國出口石油、天然氣、煤炭、銅以及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國家成長。